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潘泰之作,题为《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阁》。诗中以“上国久贤吴季子”开篇,巧妙地将友人吴正传与古代贤士吴季子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吴正传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赞赏。接着,“风流非复旧潘郎”,既是对吴正传风度翩翩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自己与吴正传之间情谊的深厚。
“君诗秋色同潇洒,我兴沧洲空渺茫。”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吴正传在秋日景色中的情感交流,通过“潇洒”一词,展现了吴正传诗歌的风格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我兴沧洲空渺茫”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孤独与感慨。
“宦海才名虽异调,骚人胸次岂殊乡。”这两句诗进一步探讨了个人才华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自由。尽管身处不同的社会角色与环境,但诗人的才华与志趣并未因此改变,他们的心灵依然保持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三生杜牧今何处,眼冷禅林木叶黄。”这两句诗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境遇的反思。诗人似乎在问自己,如杜牧般才华横溢的文人,如今又在何方?同时,通过“眼冷禅林木叶黄”这一景象,诗人或许在暗示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自然、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