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其一)

乾坤虽有作,太平本无象。

赫日正中天,去却脩罗掌。

形式: 偈颂 押[养]韵

翻译

尽管天地间有所作为,
但真正的太平并无明显迹象。

注释

乾坤:天地、宇宙。
作:作为、活动。
太平: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象:迹象、表现。
赫日:明亮的太阳。
正中天:正当天空中央。
去却:去除、消除。
脩罗:佛教中的恶神,这里比喻邪恶势力。
掌:掌控、势力范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大观所作的《颂古十七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天地自然现象为喻,表达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乾坤虽有作",意指世间万物虽然繁复多变,但宇宙间依然有序运行;"太平本无象",则强调真正的太平盛世并非外在可见的表象,而是内在的和谐与安宁。"赫日正中天",描绘太阳正当空照耀,象征光明和公正,"去却脩罗掌","脩罗"在佛教中常指战斗或争斗,这里可能暗示去除斗争与不平,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境地。

整首诗简洁明快,寓义深远,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安定、人心向善的深深期盼。

收录诗词(126)

释大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五十一首(其五十一)

荆棘锋刃丛,洞房丝竹里。

威凤何须住碧梧,卧龙终不鉴止水。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偈颂五十一首(其五十)

监本倔强,匙挑不上。

絷空云蒂补虚空,陆地滔天翻白浪。

暗中拈出定命竿,鹘眼鹰睛迷向当。

老和尚为谁没齿更穿龈,从教疑杀天下人。

形式: 偈颂

偈颂五十一首(其四十九)

见见之时,雨洗淡红桃萼嫩。

见非是见,风摇浅碧柳丝轻。

见犹离见,白云影里怪石露。

见莫能及,流水光中古木清。

形式: 偈颂

偈颂五十一首(其四十八)

簸土扬尘,金刚正体。七颠八倒,大寂定门。

排空烟嶂添愁色,著雨林花带泪痕。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