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中作二首(其二)

去岁复今日,清槐系扁舟。

手携筇竹杖,朝上龟山头。

百川合为一,浩渺蟠天流。

徙倚弄佳音,啸歌怀旧邱。

京都偶为客,岁月复临秋。

蓬转近千里,星回将一周。

酷暑虽暂解,馀威难速收。

金火两相抟,火壮金欲流。

恐有郁蒸陈,当代作戈矛。

且当事纨扇,未可窥狐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去年的今天,清冷的槐树下系着小船。
我手持竹杖,清晨登上了龟山之巅。
众多河流汇集成一体,浩荡如天水长流。
我在山间徘徊,欣赏美妙的乐音,怀念往昔的故土。
在京都偶然成为过客,又逢秋意凉爽。
漂泊不定,已接近千里,星辰轮回,新的一周即将开始。
虽然酷暑稍减,但余热仍未迅速消退。
金与火两者相互交织,火势炽烈,似乎金属也要熔化。
我担心会有积压的闷热引发纷争,这将成为时代的矛戈。
眼下还是使用轻薄的扇子为宜,还不应期待厚重的狐裘。

注释

复:再次。
清槐:清凉的槐树。
筇竹杖:竹制的手杖。
龟山: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山峰。
徙倚:徘徊,漫步。
啸歌:吟啸歌唱。
京都: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长安或北京。
蓬转:形容漂泊不定。
星回:指星辰运行一周,代指时间流逝。
酷暑:极热的夏季。
郁蒸:闷热。
纨扇:轻薄的丝质扇子。
狐裘:昂贵的狐皮大衣,象征奢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游图景,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个人历史记忆的怀念之情。开篇两句“去岁复今日,清槐系扁舟”设定了时间背景和空间环境,诗人在同一天重游旧地,清风徐来的槐树下系着简陋的小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的情感连续性。

接着,“手携筇竹杖,朝上龟山头”展示了诗人亲近自然、登高望远的情状。筇竹杖是古代文人常用的随身之物,而“朝上龟山头”则显示出诗人的壮志凌云。

“百川合为一,浩渺蟠天流”这一句,则从景观转向宏大的自然哲思。百川归一,暗示了诗人对世界、宇宙的统一感和深远的思考。浩渺蟠天流,更是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徙倚弄佳音,啸歌怀旧邱”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同时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徙倚,即舒适地依靠;弄佳音,则是在山水间寻觅美妙的声音。啸歌,是一种古代的吟唱方式,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宣泄。

“京都偶为客,岁月复临秋”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京城生活的淡然与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感受。京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繁华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而“岁月复临秋”则是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后续几句“蓬转近千里,星回将一周。酷暑虽暂解,馀威难速收。金火两相抟,火壮金欲流”,描绘了一幅天文与气象的壮丽画面,也隐喻着政治社会的变迁和动荡。这几句诗语言雄浑,意境深远。

最后,“恐有郁蒸陈,当代作戈矛。且当事纨扇,未可窥狐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种可能的忧虑和准备,以及对当前情况的适应与等待。这几句充满了政治隐喻和个人战略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伏中作二首(其一)

酷暑已旬日,薰炙势自如。

昨夜得佳雨,新凉生太虚。

清风入窗牖,蚊蚋避衾幮。

木末有劲气,淅淅如秋初。

稍见清泠池,幽香随芙蕖。

三伏已过两,禦热沛有馀。

更得滂沱泽,大患自此除。

中园有佳果,瓮面有浮蛆。

相过玩华月,北邻宁我疏。

形式: 古风

休日与李端叔出城西

荷叶欲漠漠,柳絮已飞飞。

东风如车轮,日夜挽春晖。

天郊多名园,曷不事鞍鞿。

休日不暇沐,权门亚冠衣。

嘉与之子游,浩歌夕忘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再用韵和子瞻

堂堂司寇公,族姓原自古。

支流入汉唐,浩渺无寻处。

子瞻得家法,自少不勤苦。

戏剧入场屋,名声振寰宇。

凝思肤寸云,落笔万点雨。

中间触机阱,窘若带箭虎。

坎轲连交游,冻饥及稚乳。

归来直玉堂,得失亦相补。

顾我縻一官,未即江海去。

裳衣裹穷猿,系以三尺组。

知公心胸中,坦不置城府。

漫刺犹可持,还当谒文举。

形式: 古风

刘公诗

原甫吾不识,闻之士大夫。

少时已绝群,卓荦千里驹。

读书足智虑,万卷力有馀。

善发六艺蕴,高谈诋先儒。

天文地理学,道藏及浮屠。

纤悉无不讲,讲之皆粲如。

文章弄豪赡,咳唾玉与珠。

避落八极间,买者论锱铢。

为人又挺特,不与侠者俱。

伉健虎独步,轩昂鹤仍孤。

身虽登两禁,未及秉钧枢。

爽气随沆瀣,敛收入清都。

嗟嗟刘夫子,信是荀扬徒。

富贵非穷愁,而复多著书。

荒城过宿雨,古寺入平芜。

郁郁壁上诗,奎钩照天衢。

我来值日暮,篝火为踟蹰。

想见其风骨,磊落眉宇疏。

邦人好事少,不以玉石摹。

岁月更久远,彫摧逐泥涂。

作诗贵述美,聊用赞不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