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其一)

门敲石鼓叩神灵,洞府巉岩杳霭深。

直欲九渊惊睡玉,须凭一炷爇香沉。

几年曾救桑林旱,今日还书鲁史霖。

妙句不妨留大涤,要知栖凤也来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大涤洞神秘与神圣之美的向往与赞美。首联“门敲石鼓叩神灵,洞府巉岩杳霭深”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大涤洞入口处的庄严与深邃,石鼓敲击声仿佛是向神灵的呼唤,而洞府深处则笼罩在一片幽深的雾气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直欲九渊惊睡玉,须凭一炷爇香沉”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洞府深处奥秘的渴望,以及通过焚香祈愿以唤醒沉睡玉石的决心。这里的“九渊”象征着极深的深渊,暗喻洞府的神秘与深不可测。

颈联“几年曾救桑林旱,今日还书鲁史霖”则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大涤洞在古代曾发挥过拯救干旱、带来甘霖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了其自然界的神奇力量,也蕴含了人文关怀和历史记忆。

尾联“妙句不妨留大涤,要知栖凤也来吟”则是对大涤洞美景及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表明即便是文人墨客也能在此找到灵感,留下传世佳作。同时,“栖凤”这一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大涤洞吸引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游历的情景,也寓意着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文化精神的栖息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涤洞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2)

赵希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涤洞(其二)

谁挽天河响落山,潮声半夜到江干。

倒流三峡水何击,捲起千堆雪正寒。

想是蛟从其下舞,料应龙在此中蟠。

如君大手留吟笔,千古坡诗可并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题中兴颂下

鼎沸渔阳塞马鸣,中兴鸿业幸天成。

且为当世邦家计,宁问他时父子情。

李郭功名无可憾,元颜文字有何评。

若能铭刻燕然石,方许雌黄此颂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澹岩(其一)

嵌岩洞谷到曾多,无奈冥搜暗索何。

此处云穿风月透,短筇浑不待扪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澹岩(其二)

惭愧州家一事无,薄游还爱小蓬壶。

若凭妙笔丹青写,应胜从来八景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