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宗璞建施水庵请赞

等是垂慈,初无门户。

璞玉既分兮可观,梵仪顿举兮难睹。

凌霄峰顶看云人,普化堂中第一祖。

形式: 押[麌]韵

翻译

如同恩惠从天而降,无需门户求取。
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美,但难以立即显现;佛法深奥,初学者难以理解。
在凌霄峰顶观云的人,是普化堂中的第一代祖师。

注释

等:如同。
是:即为。
垂慈:恩惠降临。
初无:无需。
门户:求取的途径。
璞玉:未经雕琢的玉石。
既分:已分离,指显露。
兮:语气词,用于诗词中。
可观:可以欣赏。
梵仪:佛法仪式。
顿举:突然显现。
难睹:难以立刻理解。
凌霄峰顶:高耸入云的山峰顶端。
看云人:观云者。
普化堂:佛教修行场所。
第一祖:第一代创始人或祖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为徒弟宗璞建造施水庵所作的赞语。诗中以"等是垂慈"起笔,表达了对宗璞修行慈悲之心的认同,强调其修行不分门户,具有普世的慈悲精神。接着,诗人将宗璞比喻为"璞玉",意指其内在的美德如同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朴素但价值不凡。"梵仪顿举"则暗示宗璞在佛法修行上已达到高深境界,然而这种境地难以用言语直观描述。

"凌霄峰顶看云人"进一步描绘宗璞的超然地位,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云海,寓意其心境开阔,洞察深远。最后两句"普化堂中第一祖",将宗璞尊称为普化堂的第一祖师,赞美他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地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象征和比喻,高度赞扬了宗璞的修行成就和慈悲精神。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阅宗镜录

百卷非文字,精探海藏深。

老胡三寸舌,镜主几生心。

力破尘劳网,能销旷劫金。

归原何所似,花底啭灵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颂古

赵州八十方行脚,虚堂八十再住山。

别有一机恢佛租,九重城里动龙颜。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颂古一百首(其九十五)

野犴鸣,狮子吼。丧尽生涯,不容开口。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颂古一百首(其九十四)

客里谩牢落,天涯多故人。

好怀无处写,旧话得重论。

残雪未消石,梅英先破春。

徘徊殊有约,来此续芳尘。

形式: 偈颂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