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村十二咏(其五)邻砧

何处鸣双杵,声声隔短墙。

贫家刀尺冷,田舍宿春忙。

断续微情寄,分明远思长。

授衣时节近,瓜代未还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村庄中的一幕,通过“邻砧”这一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腻情感与季节更替的自然韵律。

首句“何处鸣双杵,声声隔短墙”,以“双杵”象征捣衣的声音,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村庄里传来阵阵捣衣声的情景,这声音穿越短墙,飘荡在宁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

接着,“贫家刀尺冷,田舍宿春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场景,将捣衣声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在贫寒之家,刀尺的寒冷暗示着劳作的艰辛,而“田舍宿春忙”则表明尽管季节已入秋,但农人们仍在为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忙碌,体现了农民们对生活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期待。

“断续微情寄,分明远思长”,这两句诗表达了捣衣声中蕴含的情感与思念。捣衣声时断时续,仿佛寄托着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虽细微却深远,如同绵延不绝的思绪,跨越时空,传递着温暖与牵挂。

最后,“授衣时节近,瓜代未还乡”,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即将迎来冬衣制作的时节,而“瓜代未还乡”则暗示了诗人或村民可能身处他乡,未能回到故乡。这两句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归乡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邻砧”的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乡村生活、情感寄托与季节变迁,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村十二咏(其六)社鼓

村童挝破鼓,野老祝丰年。

社日陈鸡黍,秋声杂应田。

蜗喧分两部,牛饮快三千。

何待渔阳弄,山花上鬓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村十二咏(其七)萤灯

秉烛何为者,微光近夕晖。

远兼渔火乱,低并野燐飞。

腐草成形小,空囊识字稀。

平生怀古意,不羡借馀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秋村十二咏(其八)蛩语

我家徒四壁,闭户不闻喧。

深夜有虫语,幽人无所言。

细微通寂寞,亲切语寒温。

会得希声理,知音许共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秋村十二咏(其九)蘋风

秋水澄澄碧,河洲面面风。

白蘋留不住,吹入蓼花丛。

就岸维舟近,回樯挂席同。

棹歌何处所,人在晚凉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