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村落中萤火虫点亮微光的画面。诗人以“秉烛何为者”开篇,巧妙地将自己与萤火虫置于同一情境中,通过“微光近夕晖”展现出萤火虫虽小却能与夕阳余晖相映成趣的景象。接着,“远兼渔火乱,低并野燐飞”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萤火虫在广阔乡村夜色中的点点光芒,与远处渔火、近处野燐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
“腐草成形小,空囊识字稀”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萤火虫的生成与知识的获取联系起来,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奇迹,也暗含了对知识的渴望与珍惜。最后,“平生怀古意,不羡借馀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即使身处平凡,也不羡慕外物的光辉,而是怀揣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知识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萤火虫这一自然现象,寄托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