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入杭呈王察判(其一)

中州人物古犹今,复见风流正始音。

当日乘骢持绣斧,他年化鹤度青林。

谁知救世安民术,即是求仙访道心。

鲸浪驾风吹未散,溪山何处独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古今人物在中州,又见到正始时代的风采。
当年骑马持斧绣,未来也许会变为鹤飞过青翠树林。
谁能料到拯救世人、安定百姓的方法,其实也是追求仙道的心愿。
如鲸的大浪借风未消散,他在何处独自寻觅那溪山之景?

注释

中州:古代中国中原地区,这里泛指历史中心地带。
风流:指杰出人物的风采或才情。
正始:魏晋时期的一个时代,以学术自由和玄学盛行著称。
乘骢:骑着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绣斧:古代官员出行时携带的装饰华丽的斧头,象征权力。
化鹤:典故,指仙人升天后变为仙鹤。
救世安民:拯救世界,安定人民。
求仙访道:寻找长生不老之道,道教修行的一种追求。
鲸浪:比喻巨大的困难或挑战。
溪山:山水风景,常用来象征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辛卯入杭呈王察判(其一)》。诗中,诗人通过对中州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风流人物精神的追慕,尤其是那些像正始时期的人物一样,兼具政治才能和道德风范的人。诗人提到他们既能手持绣斧,执行政务,造福百姓,又怀有寻求仙道的心志,体现出他们内外兼修的品质。

"当日乘骢持绣斧"描绘了他们当年的威严与能力,"他年化鹤度青林"则寓言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然而,诗人并未忘却他们的实际贡献,"谁知救世安民术,即是求仙访道心"揭示了他们高尚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鲸浪驾风吹未散,溪山何处独追寻"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物精神的深深敬仰,以及自己在现实中寻找类似风流人物足迹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赞扬了古代贤达的精神风貌,并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和心渊雷雨地震诗

天公恶作剧,翻手变炎凉。

海运三山动,江高数尺彊。

震雷惊失匕,漏雨苦移床。

不虑填沟壑,真成老更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邓善之寄王一初并见柬韵

抱拙投闲计未疏,但看岁晏复何如。

丹山碧水吟招隐,白发苍颜赋遂初。

逸少幽情谁与畅,元龙豪气未全除。

柴门有客迂双屐,何不相逢许史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刘浚见贽韵

踽踽凉凉莫我知,读书渐懒任嘲师。

荷锄亦欲耕绵上,把钓因思入汉陂。

姑让著鞭先士稚,何须举扇障元规。

巴人白雪难同调,今古应无两子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宋春卿寄诗韵二首(其二)

壮游不知倦,老境怕逢春。

自分无知己,何堪从避人。

飞花空有恨,巢燕不嫌贫。

独忆延陵客,风流似季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