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见月二首(其二)

明月自不老,古今同一时。

寻常赏心薄,万里清光施。

兹夕反云翳,庭乌亦长悲。

人生得意处,每每乖所期。

神仙不可学,富贵不可规。

此心恐未了,付与秋风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明亮的月亮永不衰老,古今时刻都相同。
平常欣赏美景的心情淡薄,但万里清辉普照大地。
今夜却反而被乌云遮蔽,庭院中的乌鸦也发出长长的哀鸣。
人生中那些如意的时候,往往与期望相违背。
神仙之道无法学习,荣华富贵也无法规划。
我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只能交给秋风去吹拂。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古今:古今时代。
赏心:欣赏美景的心情。
清光:清亮的月光。
云翳:乌云遮蔽。
庭乌:庭院中的乌鸦。
乖:违背。
神仙:指超脱尘世的仙人。
规:规划,追求。
此心:内心愿望。
秋风:象征着时光流逝或离别之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若水的作品,名为《中秋不见月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未能欣赏明月的惆怅心情,并借此抒发了对生命、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

“明月自不老,古今同一时。” 这两句通过强调明月的永恒与历代共享,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情怀,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内心对恒久之物的向往和追求。

“寻常赏心薄,万里清光施。” 这两句描绘了明月洒落大地的情景,诗人却未能欣赏到这份美好,表达了一种寻常难得的遗憾感。

“兹夕反云翳,庭乌亦长悲。” 在这样的夜晚,由于云层遮挡了明月,连同行的乌鸦都显得格外哀伤,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不甘。

“人生得意处,每每乖所期。” 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中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受,尽管人生中有得意之时,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完美。

“神仙不可学,富贵不可规。” 这两句则是对超脱世俗和物质追求的反思,表明了诗人对于世间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永恒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最后,“此心恐未了,付与秋风吹。” 诗人将自己未了的心事托付给秋风,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一种生命力的颂歌和对未来无尽憧憬的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亮的渴望与失落,展现了一种超越具体节气的情感世界。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对美好自然景象的描摹,更是在抒发一种生命中的理想主义情怀和对于永恒之物的无限向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37)

李若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不见月二首(其一)

明月如君子,隐见自有时。

顽云巧障之,光耀不得施。

赏心无复乐,对酒翻成悲。

树头号秋风,日夜无停期。

胡不驱顽云,放出玉一规。

而乃窗几间,空将乱帙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书怀

戎马南来久不归,山河残破一身微。

功名误我等云过,岁月惊人还雪飞。

每事恐贻千古笑,此生甘与众人违。

艰难重系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书怀

客里百无营,一室等方丈。

行藏沙漠边,志节烟霄上。

归思入新吟,闲愁付佳酿。

何当把瘦藤,江山乐清放。

形式: 五言律诗

开德天王台诗

还家十日坐井底,北风吹我上高台。

亭亭寒日光彩薄,幕空云影低徘徊。

半折老木卧崖腹,衔枯野鹊时到来。

沙飞客眼展不尽,雉楼向我争崔嵬。

故人天涯云水隔,童背酒壶聊自开。

胸中叠砢浇不下,旁人已嘲红满腮。

西湖百步水作界,北城万瓦烟成堆。

十年黄土涴双足,把筇今日踏霜苔。

登高能赋我辈事,莫惜淡墨留墙隈。

后日重来拂石坐,山阴陈迹空自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