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顶山寺

山下顶山寺,凄凉丹雘无。

不因逢老衲,将谓住樵夫。

桥水石啮齿,门松藓剥肤。

岩深霜信早,晚菊露黄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探访顶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

首句“山下顶山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寺庙的位置,位于层层叠叠的山峦之上,隐秘而高耸。接着,“凄凉丹雘无”一句,通过“凄凉”二字,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同时“丹雘无”则暗示了寺庙的色彩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褪去,显得苍老而荒废。

“不因逢老衲,将谓住樵夫。”这一句转折巧妙,诗人原本以为这里可能只是普通的山中居所,但遇见了僧人,才意识到这里是寺庙。这不仅揭示了寺庙的隐蔽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关系的洞察。

接下来的“桥水石啮齿,门松藓剥肤”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荒凉景象。桥下的流水与石头相互摩擦,发出细微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门前的老松树上长满了青苔,树皮被岁月剥蚀,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变迁。

“岩深霜信早,晚菊露黄须”则将视角转向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岩石深处,霜降来得早,预示着冬天即将来临;傍晚时分,菊花在露水中绽放,黄色的花蕊在微光中显得格外醒目。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顶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萧瑟,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

大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怀见吾

立深苔履迹,夜已半秋声。

当此影孤候,能禁思独生?

灯骄萤火细,月借鹤衣明。

若乃西方住,西方风露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金陵怀古

豪华已逐去江声,山色空含远代情。

陈主《后庭花》不发,吴王前殿草长生。

风高巷口秋烟冷,雨过城头晚照明。

歌舞只今谁更似,鸟争啼巧柳轻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吴门怀古

尚想黄池倚霸功,归来万乘一身空。

越妃便泛五湖去,吴国长沦废沼中。

台草诉人春黛绿,洲花怨水暮愁红。

深情悭是盈亏月,不异当时照六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沐雨梳烟千万枝,春风挽住定何时。

青窥镜里愁人眼,翠染机中织女丝。

柔舞难容莺坐稳,轻摇易惹燕飞迟。

可怜岁岁章台路,肠断忘归游侠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