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三唐人游惠山诗三首(其一)

步入泉亭门,苔痕满苍苍。

方池广寻丈,照映漪澜堂。

中有赤鲤鱼,斗水亦翱翔。

上有玲珑石,拂拭幽且光。

复以甘蕉阴,隐隐闻清香。

到此一憩息,顿觉尘怀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惠山时,步入泉亭所见的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巧妙融合。

首句“步入泉亭门,苔痕满苍苍”,开门见山地描绘了进入泉亭时的第一印象——青苔覆盖的石阶,透露出一种古老而幽静的气息。接着,“方池广寻丈,照映漪澜堂”两句,通过方池的广阔与倒映着涟漪的堂屋,展现了水景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和谐统一。

“中有赤鲤鱼,斗水亦翱翔”一句,诗人巧妙地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与“翱翔”这一空中鸟类的动作相提并论,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鱼儿的活泼,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向往。紧接着,“上有玲珑石,拂拭幽且光”则转向对亭顶装饰的描写,石头的玲珑剔透与拂拭后的光泽,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精致与神秘感。

“复以甘蕉阴,隐隐闻清香”两句,诗人通过甘蕉的绿荫和隐约可闻的清香,进一步丰富了视觉与嗅觉的体验,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最后,“到此一憩息,顿觉尘怀忘”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短暂停留后,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放松,尘世的烦恼仿佛瞬间消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微妙流露,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意味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又能体会到心灵之静。

收录诗词(4)

范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步三唐人游惠山诗三首(其二)

揭衣升石蹬,胜境故引人。

倒听木叶下,俯视山花新。

暗涧拂琴筑,苔壁青磷磷。

四顾足清旷,不见城市尘。

林鸟鸣涧啾,暮霭起氤氲。

还寻处士居,僧舍与之邻。

形式: 古风

步三唐人游惠山诗三首(其三)

敲火试山泉,轻烟飏林樾。

松花著我衣,香色殊清绝。

忽闻梵课声,喃喃诵寂灭。

且嚼本山茶,何减小团月。

微风习习生,归思悠然发。

雅爱老坡仙,同游偕弟辙。

形式: 古风

游江汉石紫薇山馆

去家才咫尺,山径自君开。

筑室奇峰外,寻泉古麓隈。

兴高松鹤下,坐久洞云来。

我亦登临者,培风直上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汉城秋夜

三宿客窗夜,终古汉家城。

城空桂花落,夜静江月生。

渝歌引羌管,落落星河横。

盼到寒衣信,恐增离别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