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

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

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自从变得娇痴后便一直依靠他,一起看到杨花飘落了七次。
珍贵的玳瑁床如今空空如也,收拾起枕头席子,琵琶的弦断了,只能独自倚靠屏风。
人世间再美的梦境也无法进入,泉下的世界没有家,又哪里算是归宿呢。
墓地上少些啼哭,留下眼泪,明年的寒食节再来哀伤地洒满衣裳。

注释

娇騃:形容人幼稚无知,这里指年幼时的情态。
杨花:柳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玳瑁床:以珍贵的玳瑁壳装饰的床,象征富贵。
收枕席:收拾床铺,表示人去楼空。
琵琶弦断:常用来比喻音乐中断或情感的失落。
倚屏帏:依靠着屏风和帷帐,形象地表现出孤独和哀思。
泉下:指阴间,死亡之后的世界。
坟上少啼:减少在墓地的哭泣,暗示哀痛不能持久。
留取泪:保留泪水,意味着内心深处的哀痛无法消除。
寒食: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冷食,以示哀悼。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亡者的哀悼之情。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 这两句描绘了与亡者共同度过的时光,娇騃指的是夫妻或情人之间的亲昵关系,而“共见杨花七度飞”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 这两句通过对家具和乐器状态的描写,传达了亡者的不在和诗人独处时的凄凉气氛。玳瑁床指的是精美的床榻,而现在却空无一人;琵琶弦断则是乐声中断,倚屏帏增添了一份孤寂。

"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思念之深和无法释怀的哀伤。人间的梦想现在显得遥不可及,而泉下则暗示着亡者安息的地方,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那里并非可以归宿的地方。

"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和对来日的预感。坟上的花朵(或指墓地)吸引着诗人的泪水,而到了明年,即将到来的寒食节气氛也让人感到悲凉,衣服上沾湿的可能是泪水,也可能是露水,增添了一份凄美。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亡者的深切哀悼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良冶动时为哲匠,巨川济了作虚舟。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杨侍郎门生合宴席上作

业重关西继大名,恩深阙下遂高情。

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

范蠡舟中无子弟,疏家席上欠门生。

可怜玉树连桃李,从古无如此会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

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

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

顶毳落残碧,尾花销闇金。

放归飞不得,云海故巢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河南郑尹新岁对雪

白雪吟诗铃阁开,故情新兴两裴回。

昔经勤苦照书卷,今助欢娱飘酒杯。

楚客难酬郢中曲,吴公兼占洛阳才。

铜街金谷春知否,又有诗人作尹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