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荆门郑准

传衣传钵理难论,绮靡销磨二雅尊。

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

窗间挂烛通宵在,竹上题诗隔岁存。

珍重荆门郑从事,十年同受景升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传授衣钵的道理难以评说,华美的诗文失去了两雅的地位。
不允许自己的名字留在月宫般的清高之地,最终带着瓶和锡杖离开云门寺。
窗边的蜡烛彻夜燃烧,竹竿上的题诗留存了多年。
珍重啊,荆门的郑从事,我们一起度过了十年,共同接受过景升的恩惠。

注释

传衣传钵:佛教中师父将衣钵传给弟子,象征着知识和精神的传承。
绮靡:华丽,形容诗文过于华丽。
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代表古代文学的高雅格调。
月观:比喻清高、超脱的境地。
瓶锡:僧人的行装,瓶指水瓶,锡杖为僧人出行的杖。
云门:佛教寺庙名,这里可能指代出家修行。
荆门郑从事:荆门的官员或幕僚,从事可能指代官职。
景升恩:指东汉末年刘表的别号景升,这里可能暗指某种恩惠或庇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尚颜所作,名为《寄荆门郑准》。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的诗句。

“传衣传钵理难论”,这里的“传衣”和“传钵”指的是佛教中师徒相承的衣钵,意味着精神上的传承。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郑准在学问上的深入理解和认同。

“绮靡销磨二雅尊”,“绮靡”指的是丝织品经过长时间使用而变得细腻,“销磨”则是物体因长久的摩擦而逐渐消失。这两者结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郑准修养和品德的赞赏。

“不许姓名留月观”,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不在乎个人名利,只是在月下观赏自然之美。紧接着的“终携瓶锡去云门”则是说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带着酒和诗意,走向那虚无缥缈的“云门”。

“窗间挂烛通宵在”,夜晚独自点燃蜡烛,守候着那份寂寞和思念。接着的是“竹上题诗隔岁存”,在竹叶间留下自己的诗句,即便是岁月流转,也要让这份情感得以传承。

最后,“珍重荆门郑从事,十年同受景升恩”表达了诗人对郑准的深切怀念和对他们共同经历的回忆。在这里,“珍重”意味着珍惜和尊重,而“十年同受景升恩”则是强调了两人的深厚情谊和一起承受的恩惠。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郑准的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之间不为世俗所动摇的精神纽带。

收录诗词(28)

尚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紫阁隐者

天高紫阁侵,隐者信沈沈。

道长年兼长,云深草复深。

如非禅客见,即是猎人寻。

北笑长安道,埃尘古到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赠村公

紬衣木突此乡尊,白尽须眉眼未昏。

醉舞神筵随鼓笛,闲歌圣代和儿孙。

黍苗一顷垂秋日,茅栋三间映古原。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方干处士

格外缀清诗,诗名独得知。

闲居公道日,醉卧牡丹时。

海鸟和涛望,山僧带雪期。

仍闻称处士,圣主肯相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浸浸三楚白,渺渺九江寒。

形式: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