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词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乾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来临,耕田遍布沙漠和沙洲,老少欢欣地种植着禾麦。
麦苗渐渐生长,但天气持续干旱,无法锄地松土。
新谷还未成熟,蝗虫已到,青苗被吃得只剩枯茎。
捕蝗归来,却发现家中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十月份,我们被迫迁移,进城砍伐南山的树木。
赶着牛车进山,严霜使草木枯萎,牛儿冻死在路上。
经历了千辛万苦,又有谁知?望向天南,泪水如雨落下。

注释

沙碛:沙漠和沙洲。
老稚:老人和小孩。
确确:非常、极其。
飞蝗:蝗虫。
囊无寸帛:口袋里没有一寸布。
南山木:南山的树木。
霜重:霜冻严重。
泪如雨:泪水像下雨一样。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屯田词》表达了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和深刻理解。开篇“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描绘了一幅春日百姓共同劳作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但好景不长,“麦苗渐长天苦晴,土乾确确锄不得”写出了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和农民在这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

紧接着“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展现了突如其来的蝗灾给农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诗中“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则反映出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后的贫困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无力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这一段落,显示了官府对民间的剥削和压迫。随后“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则是对农民在严酷自然条件下被迫从事繁重劳动的描写,反映出他们艰辛的生活现实。

最后,“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默默承受苦难的人们深切的同情和悲痛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困境的细腻刻画,以及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揭示,展现出诗人的深邃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去妇怨

出户不敢啼,风悲日悽悽。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形式: 古风

古意

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

念我平生欢,托居在东里。

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

安贫固其然,处贱宁独耻。

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

云水俱无心,斯可长伉俪。

形式: 古风

古意寄呈王侍郎

夜光贮怀袖,待报一顾恩。

日向江湖老,此心谁为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叹葵花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

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