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国吟

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

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

论兵狼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

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三国历史的沉思,以桓桓鼎峙的气势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三国英雄们的威猛与影响力,如同惊雷般震撼人心。"绝唱高踪没处寻"表达了对那些英雄事迹和高尚节操的追忆,却已无从寻觅其踪迹。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暗示了即使在歌舞升平中,也无法完全掩盖战争带来的紧张与压力,英雄们的力量虽强大,但面对广阔的疆域和远方的敌人,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论兵狼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提及狼石之地的军事策略和黄河边的壮志豪情,都只是英雄们的内心愿望,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最后两句"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是天时地利人和,也难免会有意外的损失,英雄们的智慧和努力有时也会因考虑不周而付诸东流,这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对三国历史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书吟

吁嗟四代帝王权,尽入区区一旧编。

或让或争三万里,相因相革二千年。

唐虞事业谁能继,汤武功夫世莫传。

时既不同人又异,仲尼恶得不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观五代吟

自从唐季坠皇纲,天下生灵被扰攘。

社稷安危悬卒伍,朝廷轻重系藩方。

深冬寒木固不脱,未旦小星犹有光。

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除扫待真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西晋吟

承平未必便无忧,安若忘危非善谋。

题品人材凭雅诮,雌黄时事用风流。

有刀难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

祸在夕阳亭一句,上东门啸浪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观有唐吟

天生神武奠中央,不尔群凶未易攘。

贞观若无风凛凛,开元安有气扬扬。

凭高始见山河壮,入夏方知日月长。

三百年间能浑一,事虽成往道弥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