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西晋吟

承平未必便无忧,安若忘危非善谋。

题品人材凭雅诮,雌黄时事用风流。

有刀难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

祸在夕阳亭一句,上东门啸浪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太平盛世未必就没有忧虑,过于安逸忘记危险不是好的策略。
评价人物才华要公正讽刺,评论时事要用智慧和风度。
即使有刀也难以刺入权贵的心脏,没有树木可以悬挂叛逆者的首级。
真正的危机隐藏在看似平静的夕阳亭中,城东门外的风声里充满波涛汹涌。

注释

承平:太平盛世。
未必:不一定。
无忧:没有忧虑。
安若:过于安逸。
忘危:忘记危险。
非善谋:不是好的策略。
题品:评价。
人材:人物才华。
凭雅诮:公正讽刺。
雌黄:随意批评,贬低。
时事:时局。
风流:智慧和风度。
有刀:即使有刀。
难剖:难以刺入。
公闾腹:权贵的心脏。
无木:没有树木。
可枭:可以悬挂。
元海头:叛逆者的首级。
祸在:危机隐藏在。
夕阳亭:夕阳亭。
上东门:城东门。
啸浪:风声。
悠悠:波涛汹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观西晋吟》,它以历史上的西晋为背景,表达了对太平盛世潜在危机的深刻洞察。首句“承平未必便无忧”,揭示了表面安宁可能隐藏的风险,告诫人们不能忽视潜在的危险。第二句“安若忘危非善谋”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认为忘记危机的和平并非明智的策略。

第三句“题品人材凭雅诮”,暗示评价人才不能只看表面,需要公正的批评和讽刺,体现了诗人对于选拔人才的严谨态度。第四句“雌黄时事用风流”则借指评论时事应有独立见解,而非随波逐流。

接下来两句“有刀难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权贵腐败的忧虑,即使有力量也无法彻底改变现状。最后一句“祸在夕阳亭一句,上东门啸浪悠悠”,以夕阳亭和东门外的啸声象征隐伏的危机,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末世般的苍凉与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语言含蓄,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警示世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有唐吟

天生神武奠中央,不尔群凶未易攘。

贞观若无风凛凛,开元安有气扬扬。

凭高始见山河壮,入夏方知日月长。

三百年间能浑一,事虽成往道弥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两汉吟

秦破河山旧战场,岂期民复见耕桑。

九千来里开封域,四百馀年号帝王。

剥丧既而遭莽卓,经营殊不念高光。

当时文物如斯盛,城复何由更在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盛化吟(其二)

吾曹养拙赖明时,为幸居多宁不知。

天下英才中遁迹,人间好景处开眉。

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经乱离。

五事历将前代举,帝尧而下固无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观盛化吟(其一)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亭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