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客登凤凰山酌涌金泉泛舟西归

西山爽气压城闉,携客登高日未晡。

稚子已谙撑舴艋,老夫羞更插茱萸。

文章不进空黄妳,生计无多问木奴。

贫病偏愁秋欲雨,异乡白尽遂良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西山清新的气息压过了城墙,我带着客人登山,太阳还未落山。
孩子们已经熟悉了划小舟,我这老者却羞于再佩戴茱萸。
写作停滞不前,徒然叹息时光流逝,生活贫困无多,只能依靠树木谋生。
贫穷疾病中我尤其忧虑秋天将要下雨,身处异乡,胡须都因忧愁而变白。

注释

西山:指代西部的山峰。
爽气:清爽的气息。
城闉:城墙。
携客:带着客人。
日未晡:太阳尚未下山。
稚子:小孩子。
舴艋:小舟。
老夫:我(指诗人)。
羞更:感到羞愧或不愿。
茱萸:古代重阳节佩戴以避邪的植物。
文章:这里指写作。
不进:停滞不前。
空黄妳:徒然叹息时光流逝(‘空’字有虚度之意,‘妳’音nǐ,古时对时光的称呼)。
生计:生活来源。
木奴:指树木,古人认为树木可以提供木材和果实作为生活资源。
秋欲雨:秋天即将下雨。
异乡:他乡。
白尽:形容胡须变白。
遂良须:因此让胡须显得更加苍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登上西山,享受清新的空气,在未到正午时分便已携手登高。诗中提及稚子已经懂得撑舡,老人却羞于再去插种树木,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无多计较的淡然。文章不进,则空坐黄昏,对未来没有期待,只是在贫病交加之时,更为秋雨所烦恼。在异乡作客,白发已尽,却仍须等待良辰美景。

诗人通过这场景和心境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时间、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咏怀简仁实

登临胜践负幽期,山色溪光日益奇。

那得赐茱来北阙,漫从采菊向东篱。

升虚楚望犹能赋,振履商讴祇自悲。

可是閒居爱重九,尉仙落笔有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奉怀子济兄

霜天寥落雁行孤,九日还能行乐无。

料想山风吹醉帽,也应溪女解携壶。

赏心乐事今难偶,弟劝兄酬叹莫俱。

篱下黄花应笑我,独哦短韵看茱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人日

开岁逢人日,今朝又复阴。

昏霾疑是瘴,淫雨欲成霖。

客里年华改,愁边疾病侵。

遣怀诗与酒,小醉且长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八月十八夜月有怀伯封

秋半青要未降霜,溪边独对露华凉。

风清月白兴不浅,斗转参横夜未央。

每望庾尘频障扇,莫逢伊笛据胡床。

扬晖千里谁同赏,心折刀头快理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