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二首(其十五)

金佛不度炉,妙相圆明会也无。

泥佛不度水,落落圆音美复美。

木佛不度火,萧萧古殿无关锁。

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㦬。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宋代释子淳的《偈二十二首(其十五)》以四句诗构成,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佛法修行的真谛。

首句“金佛不度炉”,以金佛比喻高深的佛法,炉则象征着世俗的诱惑与考验。金佛虽珍贵,却不能跨越或超越炉的限制,暗示佛法修行者面对诱惑时,需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而非依赖外在形式或物质来度化自我。

次句“妙相圆明会也无”,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内在本质。妙相即为奇妙的表象,圆明则是指事物的圆满光明。此句意在强调,真正的佛法修行在于内心世界的觉醒与光明,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会也无,意味着这种觉醒并非偶然或可轻易获得,而是需要修行者深入体悟与实践。

第三句“泥佛不度水”,以泥佛比喻浅薄的信仰或表面的修行,水则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挑战。泥佛虽由泥土制成,却无法穿越水的阻隔,以此比喻浅薄的信仰在面对生活的真实考验时,往往难以自保。此句旨在提醒修行者,真正的信仰与修行应当具备坚韧与适应性,能够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保持稳定与成长。

第四句“萧萧古殿无关锁”,以萧萧古殿象征着修行的场所或内心深处的宁静之地,无关锁则寓意着自由与开放。此句表达了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即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个不受外界束缚的宁静空间,让心灵得以自由地探索与成长。同时,也暗示了真正的修行不应被形式所限,而应关注内在的觉醒与成长。

最后,“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㦬”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撒手直归家,意味着放下一切外在的追求与束缚,直接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莫向半途空懡㦬,则告诫修行者不要在追求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而应始终坚守初心,直至达到内心的真正平静与满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探讨了佛法修行的本质与真谛,强调了内在觉醒、自由开放以及坚守初心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212)

释子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十六叔父朝散(其二)

翰墨传名教,公深有世风。

斯文今乃丧,吾道亦何穷。

埋玉嗟何及,挥金乐未终。

子孙知心盛,断狱有阴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句(其二)

草堂不见杜陵老,折得青松度水归。

形式: 押[微]韵

句(其二)

膺门昔忝登龙客,董墓今悲下马人。

形式: 押[真]韵

秋蝇

秋风快如刀,着木木欲折。

蕃鲜转凄凄,入眼无一悦。

青蝇独何为,飞鸣犹未灭。

造化本无私,尔生亦偶窃。

念方三伏中,日车午停辙。

下照人世间,何异红炉热。

劲鸟倦戢翼,狞兽喘吐舌。

惟人于此时,体懈剧疲薾。

虚堂幸可逃,枕簟随意设。

好睡边韶同,素懒稽康埒。

更此值清凉,酣寝谓须决。

双睫才欲交,汗肤遭尔齧。

营营不绝声,宛类谗口呐。

使我寝不安,欲息还复挈。

况如一箪贫,未能万钱歠。

园蔬荐脱粟,杯盘殊灭裂。

双箸才欲拈,咀嚼遭尔餮。

适从何处来,食饮污修洁。

使我味不甘,欲咽还复噎。

驱除付疲兵,祗足增跛蹩。

宜哉孙权弹,为尔情激切。

期望秋风回,一扫无馀孽。

偶此延朝昏,勿谓风不烈。

气候侵凝凛,龙蛇且藏穴。

尔形大豆然,岂能坚如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