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无两缘。

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月阴晴任变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元宵灯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作。从内容上看,它并非典型的元宵节灯谜诗,而是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首句“朝罢谁携两袖烟”暗示了主人公早晨退朝后的孤独和忧郁,仿佛带着官场的疲惫和失落。接下来的“琴边衾里无两缘”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即使在音乐和温暖的床榻边也找不到心灵的慰藉。

“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烦侍女添”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无需报时的鸡鸣,也无需侍女的打扰,反映出他的宁静中隐藏着深深的孤独。诗人通过“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内心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痛苦似乎没有尽头。

最后两句“光阴荏苒须当惜,风月阴晴任变迁”是对人生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光阴,因为世事如风月阴晴般变化无常。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内心世界丰富而孤独的人物形象,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90)

曹雪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霑,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 字:梦阮
  • 号:雪芹
  • 生卒年: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元宵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是灰。打一玩物。

形式: 古风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形式: 古风

红楼梦十二曲.收尾(其十四)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