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南游

天下香火如东林,雷刘胜迹犹可寻。

阿师跳出矮屋下,万里抱被云水深。

汝家老演旧行处,江梅树树前时吟。

可怜此老今已矣,门户久冷怀语音。

去年送圭今送汝,演子两虎不易擒。

吾诗最悭亦何用,且为向来衣钵重。

逢圭问我强健时,犹抱黄经恋齑瓮。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间信仰如东林寺般繁盛,雷刘两位高僧的事迹仍可追寻。
大师从简陋的小屋走出,胸怀壮志,游历万里,云水生涯深沉广阔。
你家老僧曾在旧地讲经,江边梅树下时常诵读经文。
可惜这位老僧如今已逝,门庭冷清,只余怀念他的声音。
去年送你师弟,今年又送你,两个弟子难以轻易驯服。
我虽诗才贫瘠,又有何用?只因衣钵传人之事重大。
当圭来找我询问健康时,我还怀抱着黄卷经书,眷恋简朴生活。

注释

香火:信仰和祭祀的烟火。
东林:指东林寺,佛教名刹。
雷刘:可能是两位高僧的名字。
矮屋:简陋的小屋。
云水:形容僧人的流浪生活。
旧行处:过去的讲经之处。
江梅:江边的梅花,可能象征高洁的品质。
门户:门庭,这里指师门。
圭:可能指弟子或后辈。
黄经:泛指佛经或儒家经典。
齑瓮:腌菜坛子,比喻简朴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准备远行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佛法修持的一种敬仰与赞美。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和佛教文化的深厚感情。

“天下香火如东林”一句,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遍布天下的佛教香火,使人联想到广阔的佛教世界。“雷刘胜迹犹可寻”则表明历史遗迹依旧存在,可供后人追寻。

“阿师跳出矮屋下,万里抱被云水深”中,“阿师”指的是即将远行的僧侣,诗人通过“跳出矮屋”这一生动形象传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惆怅。同时,“万里抱被云水深”则表现出了僧侣远行的壮阔景象。

“汝家老演旧行处,江梅树树前时吟”一句,诗人提到了朋友家中的老传统和过去共同吟咏诗词的情形,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可怜此老今已矣,门户久冷怀语音”中,“此老”指的是诗人的朋友,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离别后的孤寂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去年送圭今送汝,演子两虎不易擒。吾诗最悭亦何用,且为向来衣钵重。”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自己诗作价值的低估,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重视精神生活的情操。

最后,“逢圭问我强健时,犹抱黄经恋齑瓮”一句,则反映出诗人在朋友询问其健康状况时,依然对佛教经典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执着。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表达,也是对信仰坚持的一种肯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它也反映出了一种淡泊名利、重视精神生活的高洁情操,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夏旱

四月旱火坤西维,湫潭百丈沧江湄。

潭中老龙帝所御,偃蹇不任世俗羁。

招呼频费香火诚,去则甚速来何迟。

炎官火伞日轮午,一尘不动天琉璃。

火光之中兴白雾,风伯鼓鞴雷奋椎。

黑云压城白昼暝,倒泻银汉倾天池。

帝敕九乌以震死,血饱龙吻纷淋漓。

再拜谓龙曷少霁,龙与我职均有司。

商霖傥可通帝梦,正直炯炯唯龙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徐童子弹琴极聪慧诗勉其学

髧如丫角垂两耳,口诵黄庭调绿绮。

诸公拂榻乃肯留,疑是前时徐孺子。

我琴挂壁久不弹,浙声分作蜀声看。

但得古人指下趣,转觉良工心事难。

欣然过我同一笑,旧曲重闻如再少。

咸韶本自凤凰鸣,筝笛任誇蚯蚓窍。

孺子孺子年更痴,十三大胜陶家儿。

阿端不识六与七,随分牵衣觅梨栗。

形式: 古风

扇子诗(其四十七)

灵枢先生出三指,看尽世间人作鬼。

我有一把黄昏根,出君五脏为君洗。

形式: 七言绝句

扇子诗(其三十八)

硬黄细字不足模,积习水墨閒工夫。

膝上无心学李卫,腕头有诀付善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