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其一)

留司晚望重衡钧,三十年来侍从臣。

远去独安恬退节,众中欣见老成人。

两京规制遥相望,六代江山迹未陈。

盛世宦游应自乐,有人东望惜音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对一位即将赴任南京的高官的深情送别与赞美。首句“留司晚望重衡钧”以“重衡钧”比喻朝廷的重要职位,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在政务上的高度评价。接着,“三十年来侍从臣”赞颂了他长期为国效力的忠诚与贡献。

“远去独安恬退节,众中欣见老成人”两句,既是对官员个人品质的肯定——即便远离众人,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作为“老成人”的尊敬与欣赏,在群臣之中,他的稳重与智慧尤为可贵。

“两京规制遥相望,六代江山迹未陈”则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思考。两京(指北京和南京)的规划布局遥相呼应,而六代江山的历史痕迹虽已不复存在,却依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国家发展与传承的感慨。

最后,“盛世宦游应自乐,有人东望惜音尘”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与对离别的不舍。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时代,官员的宦游生活应当充满乐趣,但面对友人的离去,仍不免心生遗憾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历史的宏观视角,展现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国家、历史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其二)

晚通仕籍喜同朝,此去江东属望劳。

留务从来须长者,雅怀自喜得閒曹。

百年家世睢阳重,一代文章甲榜高。

去去壮游知未已,秋霜才入鬓边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孙从一编修佥宪浙江

羡君潇洒玉堂仙,顾我飘零亦备员。

海内论交兼两世,班行联署恰三年。

别肠忍折燕台柳,宦况遥飞越水船。

谁谓江南身渐远,忧心常在五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盛斯显南京司封

蓟门秋风天早寒,潞河生波杨柳残。

沙尘吹衣日色薄,仙郎九月辞长安。

长安东下浮官舸,去去心驰大江左。

人情往往计南北,委顺知君无不可。

忆我前年入国门,连珂接佩多乡人。

岂无同朝欢,不及同乡美。

萧条逆旅中,吴音更堪喜。

宦辙羁人不得齐,一朝散去各东西。

向来坐客日以减,子行更使吾惋悽。

何如重为交游惜,再世通家非一日。

况也葭莩添姻戚,人生得意无南北。

我漫惜君君自适。

建业江山天下奇,圣皇昔此开鸿基。

穹宫杰构比丰镐,列职分曹同保釐。

百年形胜真雄壮,奕叶名家更清畅。

画省雍容如列仙,簿书萧散清而閒。

坐曹读书百不关,有时骑马看钟山。

形式: 古风

送赵丽卿(其一)

青骢款款旆悠悠,遥指孤云向石头。

到日长安应在望,夕阳江上更登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