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勉昶道者题经

念佛直须参佛透,看经容易悟经难。

声音未必如来见,盂钵长教岭上观。

了得贪嗔痴一集,更超戒定慧三般。

祖师食尽人间蔗,千古留楂咬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念诵佛号要深入理解佛法,阅读经书容易但领悟其深意却很难。
声音不一定能传达如来的智慧,应该像看经一样,从经文本身去体会。
要彻底明白贪婪、愤怒和愚痴这三种烦恼,超越戒律、定力和智慧的修炼。
祖师们已经尝遍人世间的甜酸苦辣,他们的教诲如同甘蔗渣,值得我们长久品味。

注释

参佛透:深入理解和体验佛法。
悟经难:领悟经书的深刻道理不容易。
如来见:如来的智慧。
盂钵:僧人的饮食器具,象征修行生活。
戒定慧:佛教中的三项基本修持:戒律、定力和智慧。
人间蔗:比喻人世间的各种经历。
千古留楂:流传千年的教诲,像甘蔗渣一样可供后人咀嚼思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元杰对昶道者的赞许和勉励之作。诗中强调了修行佛法的真谛,指出念佛与参禅的重要性在于深入理解,而非表面的诵经。"参佛透"意味着要彻底领悟佛法的精髓,"悟经难"则揭示了理解经典并非易事,需要深刻的洞察力。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声音再响亮,也不一定能体现如来的境界,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体验,如观看盂钵(僧人的餐具)时能想到其象征的清修生活,从而达到超越戒律、定力和智慧的境地。

最后两句,"祖师食尽人间蔗,千古留楂咬嚼看",以祖师们吃尽世间甘甜(比喻佛法的智慧),留下可供后人品味的渣滓(即教诲),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深远影响和修行者需不断咀嚼、体悟的历程。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修行者的鼓励,强调了内在领悟和实践在佛法修行中的关键作用。

收录诗词(123)

徐元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 字:仁伯
  • 号:梅野
  • 籍贯:上饶县八都黄塘
  • 生卒年:1196-1246

相关古诗词

赠方介石

介石翁来契所思,骚吟风雅尽追随。

庾清鲍逸可无酒,岛瘦郊寒只有诗。

原不染尘圭窦适,未能忘世璧雍驰。

赋违恰限江天雪,说向梅花心事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日者卢生

相逢未纵谈天口,开口便教侬赋诗。

我语只堪供覆瓿,子行聊赠若为资。

忘忧对草閒供咏,溅泪看花重感时。

何日重来当刮目,只谈风月得舒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日者李成斋

谭天玄彻李成斋,豫讯东风著早梅。

自昔不离三正备,谓予带得五行来。

穷通于我何加者,演测如君亦伟哉。

说到常人难说处,灵台湛处现星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日者杨应斋

烂柯山客命能知,人事更番一局棋。

甜卦易穷行苦卦,此时相语验他时。

穷通任理胡不可,灾福缘人要自持。

我老只堪渔钓隐,衰慵梦不到苍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