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庆寺达上人

问讯江干白足僧,妙龄传得祖师灯。

苦吟竹里肩山耸,晏坐萝间性海澄。

染翰勇磨千锭墨,看云閒拄一枝藤。

黄尘笑我劳行役,拟借清凉散郁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永庆寺修行的高僧形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其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首句“问讯江干白足僧”,以“白足”这一传统佛教僧侣的特征开篇,引出对这位隐居于江边的高僧的询问与好奇。接着,“妙龄传得祖师灯”,既赞美了高僧年轻时便能传承祖师的智慧之光,又暗示其修行之路的不凡。

“苦吟竹里肩山耸,晏坐萝间性海澄。”这两句通过“苦吟”与“肩山耸”的对比,以及“晏坐”与“性海澄”的和谐,展现了高僧在自然环境中的修行状态,既有内心的宁静平和,又有对佛法的深刻体悟。竹林与山峰的意象,象征着高僧修行的坚定与高远;而“性海澄”则直接描绘了其心灵的纯净与深邃。

“染翰勇磨千锭墨,看云閒拄一枝藤。”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高僧的修行方式与生活情趣。他不仅勤于笔耕,勇于磨砺自己的智慧与技艺,还乐于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以云为伴,以藤杖为友,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黄尘笑我劳行役,拟借清凉散郁蒸。”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高僧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在繁忙与喧嚣的尘世中,高僧选择了一条清净的修行之路,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诗人通过这句,不仅表达了对高僧生活方式的赞赏,也流露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高僧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内在精神与外在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11)

刘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翠轩为叶景芳题

隐君轩外有寒松,元是徂徕秀气钟。

独立不倾风雨势,后彫能抗雪霜容。

采花日暮防惊鹤,种子年深恐化龙。

老去巳无丁固梦,掩关高卧绿阴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菊窗为郭应物赋

窗外年来都种菊,葛巾藜杖足优游。

青虫蠹叶疏疏雨,黄蝶迷花淡淡秋。

把酒从教陶令醉,餐英不识楚臣愁。

何时约我疏篱下,坐对南山共倡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雪庄为邬益之赋

龙蛇深蛰鸟深藏,冻合乾坤雪满庄。

昼暝可无风助势,宵明应有月争光。

功誇李愬平淮策,兴切王猷访戴航。

此际胸襟如洗瀹,行探春信野梅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日偕友游梵天寺

十载不登江上寺,旧栽松树拂云长。

非因避俗来空刹,正爱谈玄坐石床。

幡外日移双塔影,麈边风递杂花香。

问僧谁作兹山偈,犹是前朝苏雪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