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给事帅湖南

西山束观閒,事岂止载笔。

为郎几黄昏,竟亦坐无术。

平生沥肝胆,辛苦忘蔗汁。

一饮不下咽,再思令人瘠。

向来活国手,试寸功倍尺。

洞庭豺虎群,使者风退鹢。

此行天近远,宣室夜虚寂。

我亦如孤云,它山或相觅。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西山静观世事,何止于笔墨之间。
担任郎官已多黄昏,却发现自己无计可施。
一生倾尽忠诚,辛劳忘却了甘甜的蔗汁。
一杯酒难以下咽,深思让人消瘦。
本是救国能手,哪怕微小的贡献也价值倍增。
洞庭湖上凶险如豺虎,但使者威严令恶势力退缩。
此行无论远近,夜晚的宣室空荡寂静。
我如同孤独的云,或许会在他山寻得归宿。

注释

西山:指代远离尘嚣的地方。
束观:静观世事。
事岂止:岂止于。
载笔:仅限于笔墨记录。
为郎:担任郎官。
竟亦:竟然也是。
坐无术:无计可施。
沥肝胆:倾尽忠诚。
蔗汁:比喻甘甜的生活或安慰。
瘠:消瘦。
活国手:救国能手。
寸功倍尺:微小的贡献也有大价值。
洞庭:湖名。
使者:指有权威的人。
鹢:水鸟名,这里象征恶势力。
宣室:古代宫殿名,此处指朝廷。
虚寂:空荡寂静。
孤云:比喻孤独飘泊。
它山:其他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送给黄给事前往湖南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祝愿。首句“西山束观閒”描绘了黄给事在繁忙公务之余仍有暇观赏美景,暗示其身份的闲适。接下来的诗句“事岂止载笔”暗指黄给事职责繁重,不仅仅是记录文书。

诗人感慨黄给事为官不易,“为郎几黄昏,竟亦坐无术”,表达对朋友长时间忙碌的同情和无奈。他称赞黄给事平生忠诚尽职,“平生沥肝胆,辛苦忘蔗汁”,即使生活清苦也毫不退缩。

“一饮不下咽,再思令人瘠”进一步强调黄给事的坚韧和责任感,连饮食都难以安享,深思则使人消瘦。诗人以“活国手”赞誉黄给事的能力,认为他的小小努力能带来巨大的成效。“洞庭豺虎群,使者风退鹢”运用比喻,形容湖南局势复杂,但黄给事的到来如同使者驱散乌云,展现出他的威望和能力。

最后两句“此行天近远,宣室夜虚寂”预祝黄给事此行顺利,夜晚的宣室(皇宫)将因他的到来而显得寂静,暗含期待他能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结尾处诗人自比为孤云,表达自己虽不能同行,但仍愿黄给事在他乡找到支持和帮助。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傅道士兼呈吴明可给事

往时大斗供一沃,既醉而颠颠可卜。

得钱乞人如弃泥,风雨丛祠夜深宿。

省中诸公六七辈,贵人只许丞相独。

入门穿靴一脚泥,亟今便要道士服。

虎皮冠儿象牙简,感恩扣齿三十六。

今年来自铁柱宫,道许旌阳犹万福。

连灯并床一月语,拊枕歌吟听不足。

有时得酒不肯醉,醉里亲言道机熟。

南昌史君有仙骨,我欲凭风一薰沐。

崇真坊中归去来,卧听玉龙吟一曲。

形式: 古风

送楼尚书

九关何为视荒荒,鹓鹭不汝为津梁。

刚风一上九万里,我岂无因来帝旁。

君看玉皇香案上,臣有抹月批云章。

春秋自与易表里,九师三传俱亡羊。

人言夫子身九尺,我谓椽笔聊相当。

斯文岂不妙一世,如御琴瑟思更张。

大夫人今八十六,百拜上赐千秋觞。

朱幡皂盖映华发,鼓舞万籁为笙簧。

如闻民病思药石,可忍岁饥无稻粱。

行行不待勤报政,会有诏书来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潘恭叔提干往潭州省侍

父子湖海心,岁月易波荡。

长沙固艰难,不在九天上。

风尘护衣篝,花柳谢屏障。

车行无多乘,雷动有馀壮。

阆风吾故游,弱水恨新涨。

诗书饱丘壑,翁事来献状。

入门视颜閒,一笑挟缯纩。

官池凫雁深,洗盏发家酿。

人生果何乐,此乐天所贶。

故山在何许,梦寐或东向。

公如问云何,报我今跌踼。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马御墨亲题其下

太宗自是人中龙,黑闼未当鬼蜮雄。

谷城洺水龙自若,天遣此马收全功。

欻然一举雷电起,智名勇力不入耳。

身当矢石不忍嘶,我宁饮血不饮水。

人间只作拳毛看,谁知忠义事所难。

归来四海一家日,锦茵却覆黄金鞍。

万金赖有不死药,御手摩挲箭痕落。

西风顾影一长鸣,身在天闲意沙漠。

骕骦在御臣的卢,郭家师子诚仆奴。

画师画肉不画骨,权奇无乃天之徒。

宝墨淋漓三十六,几代流传到华屋。

真人固在马不亡,堪愧驽骀费君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