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强调了地方教育系统的发达和学者的才情得以施展。首句“清朝取士野无遗”表达了科举制度普及,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机会出人头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接着,“百里咸誇学有师”进一步强调了各地都有优秀的教师资源。
诗人以“才子有为终得意”表达对有能力的人才最终会得到认可和成功,而“文翁兴作谩停施”则引用文翁兴办教育的典故,暗示当前的教育举措不应停止,应继续推广。
“蟾宫桂在宜通籍”运用了月宫的典故,比喻人才如月中桂花般出众,应该有机会进入仕途。“泮水芹生且咏诗”则借泮池边芹菜生长,寓意学子们在学术上不断成长,通过吟诗作文来展现才华。
最后两句“闻说经林多俊杰,弹冠拾芥总堪期”表达了对人才济济的期待,认为只要努力,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能期待成为杰出人物。整首诗赞美了清朝的教育氛围,鼓励人才的培养和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