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今岁天公大有情,一冬无雪又春晴。
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
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春晴》,描绘了春天晴朗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今岁天公大有情”,赞美了上天对人间的恩惠,整个冬季没有降雪,到了春天依然阳光明媚。接下来,“红梅但觉飞香久”写出了红梅在晴朗天气中香气持久,暗示了早春的气息。诗人观察到“绿草何曾借雨生”,强调了春草的生机并非雨露催生,而是自然生长。
“双燕翅如迎晓日”通过燕子展翅飞翔的形象,展现了春天早晨的活力与希望,而“百花心更望清明”则进一步描绘了百花期待清明时节盛开的心情。结尾两句“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诗人鼓励人们在这样美好的春光中尽情享受,不必过于忧虑岁月流逝,表达了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色,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之情。
不详
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
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
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