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荷不受雨,倾泻与低荷。
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
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
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
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荷塘雨景图。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高荷与低荷的不同态度,展现了自然界中水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情形。
"高荷不受雨,倾泻与低荷"两句,既写出了高荷傲岸自立,不受外界影响的姿态,也暗示了它对雨水的排斥。而"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则展现出低荷的柔弱与包容,它不仅接受雨水,还将其汇聚成波。
接下来的两句"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描绘了时间流转中雨势的变化,从细腻到狂猛,增添了一份动感和戏剧性。
诗人在"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中,以卧听为乐,捕捉到了雨滴落水面的声音美,这种享受是宁静而深长的,是对自然之音的细腻体验。
最后两句"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表达了诗人对于荷叶带来的干扰感到无可奈何。这里的“两耳本自清”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本应是宁静和纯净的,但却被外界的声音所打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营造出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意境,让人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冲突。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风雨不出户,儿孙共读书。
萤火惟知夜,灯花不待春。
割蒲分坐具,贮瀑入军持。
久欲脱尘网,未有辟谷方。
释然山中游,世虑可暂忘。
鸥鹭亦知几,深入菰蒲藏。
卧舟放中流,吾不如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