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佳人卧病动经秋,帘幕褴縿不挂钩。
四体强扶藤夹膝,双鬟慵插玉搔头。
花颜有幸君王问,药饵无徵待诏愁。
惆怅近来消瘦尽,泪珠时傍枕函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性因病臥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因病弱的身体状态和内心的忧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天作为背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凄凉的情绪。
“佳人卧病动经秋”,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柔弱之人的形象,她因病而不能起床,整个人仿佛随着秋风的轻拂而摇曳。"帘幕褴縿不挂钩"则描绘了一种懒散、无力甚至是悲凉的情景,连最基本的家务都无法打理。
接下来的“四体强扶藤夹膝,双鬟慵插玉搔头”更深化了这种病态美人的形象。她的身体虚弱,以至于需要人帮她支撑,而那优雅的发饰也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是随意地挽着。
“花颜有幸君王问,药饵无徵待诏愁”一句,则透露出这位美人的身份可能不凡,她得到了上方的关心,但即便如此,病痛和忧虑依旧如影随形。药物也似乎已经失去了效果,让她陷入更深的烦恼之中。
最后,“惆怅近来消瘦尽,泪珠时傍枕函流”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病中的美人的同情和哀愍。她的身体因为长期的疾病而日渐消瘦,而眼泪如溪流般不断地滴落在枕边,显示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因病痛和孤独所带来的美丽而脆弱生命的哀艳之美。
不详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征马汉江头,逢君上蔡游。
野桥经亥市,山路过申州。
僻地人行涩,荒林虎迹稠。
殷勤话新守,生物赖诸侯。
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
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
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毬。
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
积水自成阴,昏昏月映林。
五更离浦棹,一夜隔淮砧。
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
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
天台南洞一灵仙,骨耸冰棱貌莹然。
曾对浦云长昧齿,重来华表不知年。
溪桥晚下玄龟出,草露朝行白鹿眠。
犹忆夜深华盖上,更无人处话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