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积水自成阴,昏昏月映林。
五更离浦棹,一夜隔淮砧。
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
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夜晚景象。"积水自成阴,昏昏月映林"两句通过对水和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水面上的阴影似乎有了生命,随着月光的照射,树木的轮廓在水中投下长长的影子,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五更离浦棹,一夜隔淮砧"则透露出诗人是在一个深夜离开某个地方,渡过淮河。这里的"五更"指的是接近黎明的时刻,而"一夜"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分割。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离别与孤独的情感。
接着的"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两句中,“漂母”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漂母,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家乡并不遥远,但“王孙”一词却又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岂沉"则表达了一种心境,似乎在暗示,即便身处异乡,也能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最后两句"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中,“不当”可能是指不应或不该,而“健妪”则是一种对远方所思之人的称呼。这两句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带有一份对现实无奈的情绪。诗人似乎在问,既然不能回到过去,那又有谁会像他一样,对往昔的爱恋如此执着呢?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离别和乡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内心世界,是一首蕴含深情且意境幽远的佳作。
不详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天台南洞一灵仙,骨耸冰棱貌莹然。
曾对浦云长昧齿,重来华表不知年。
溪桥晚下玄龟出,草露朝行白鹿眠。
犹忆夜深华盖上,更无人处话丹田。
故人卢氏子,十载旷佳期。
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
侏儒他甚饱,款段尔应羸。
忽谓今刘二,相逢不熟槌。
万里南迁客,辛勤岭路遥。
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但能坚志义,白日甚昭昭。
老僧何处寺,秋梦绕江滨。
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
荣华长指幻,衰病久观身。
应笑无成者,沧洲垂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