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首(其二)

芭蕉闻雷开,耳在什么处。

葵花随日转,眼在什么处。

若还眼耳分明,透出千门万户。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思岳的作品,以芭蕉和葵花为物象,寓言人的感知与观察。"芭蕉闻雷开"描绘了芭蕉听到雷声后展开叶子,象征着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耳在什么处"则暗示耳朵的功能在于聆听,此处以疑问形式强调耳朵的位置和作用。同样,"葵花随日转,眼在什么处"通过葵花总是面向太阳的特点,隐喻眼睛的视觉导向,询问眼睛所在。

最后两句"若还眼耳分明,透出千门万户"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如果眼睛和耳朵保持敏锐,就能洞察世间万象,穿透生活的重重门扉,寓意人的心灵洞察力。整体上,这首诗寓言了禅宗关于心性觉醒和洞悉世事的修行理念。

收录诗词(18)

释思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七首(其一)

鼓山不跨石门句,嚼碎令人牙齿寒。

亲扣国师问端的,石门无锁亦无关。

形式: 偈颂

颂古九首(其八)

天魔谤佛,桀犬吠尧。巍巍大人,圣德可昭。

形式: 偈颂 押[萧]韵

颂古九首(其三)

不应山谷一所,透出千门万户。

清晓一声杜鹃,劝人不如归去。

形式: 偈颂

颂古九首(其二)

无阴阳地一片,明明卖贵买贱。

死尸无处活埋,露出三头两面。

形式: 偈颂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