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诗十九首(其十四)黄河纪遇

粤客自南来,吴侬从北下。

解后黄河边,踪迹两相讶。

问我归何遽,问尔行何暇。

同是公车人,不及公车罢。

此时长安客,阗隘举子舍。

岂知风波间,有此閒昼夜。

于彼为桎械,于我如放赦。

难进而易退,聊用解嘲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归途中在黄河边与北方旅人相遇的情景,充满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首句“粤客自南来,吴侬从北下”,点明了人物的来源地,南方的客人从南而来,北方的旅人从北而下,两地之人因旅途交汇于此。接着“解后黄河边,踪迹两相讶”两句,描述了两人在黄河边相遇时的惊讶之情,既是对对方行程的惊讶,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问我归何遽,问尔行何暇”,诗人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询问对方为何如此匆忙,自己也反问对方为何行程如此紧张,体现了对他人生活状态的好奇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接下来“同是公车人,不及公车罢”两句,将话题转向了对官场生活的讽刺,指出他们都是为了仕途奔波的人,但又感叹自己不如那些已经离开官场的人。

“此时长安客,阗隘举子舍”描绘了长安城中考生们拥挤不堪的生活场景,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官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紧接着“岂知风波间,有此閒昼夜”两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中的风起云涌、昼夜不息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逃避。

“于彼为桎械,于我如放赦”形象地比喻了官场生活对人的束缚如同枷锁,而对诗人来说,则像是得到了释放。最后“难进而易退,聊用解嘲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进退维谷的无奈,以及通过自我调侃来缓解内心的苦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河边偶遇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由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龚广文应民偕仲和见过分韵得萧字

前日故人来,遗我酒一瓢。

开之冰雪香,独醉安敢饕。

扁舟系门前,好客不待招。

空庭多落叶,秋老风萧萧。

缺月呼未出,烛光青迢遥。

此时不快饮,何能待来朝。

形式: 古风

又得支字

我本寂寞人,幽忧不可支。

出门寡所欢,不如守茅茨。

感子惠然来,惬我心所期。

贫家虽乏供,幸有酒盈卮。

形迹既已略,言笑两不疑。

人生行胸怀,不醉复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寿龚翁行之

龚翁古端士,而尤爱气类。

余昔稚且狂,友之折行辈。

高才不用世,乃为后起赖。

翩翩三凤毛,出匣露光怪。

翁为古稀人,我亦知非岁。

看翁尚矍铄,顾我已衰迈。

相与成老友,颓景各自爱。

惜非山水乡,放脚若有碍。

节物有时佳,诗酒亦堪在。

从翁杖屦游,或作州闾会。

日月从此长,黥劓何足悔。

形式: 古风

送张子石北上

衰柳不堪折,烟霜留旧容。

毵毵扬子岸,犹惹渡江风。

马首初向北,不知关路重。

黄河冰连山,金台尘蔽空。

路难良可叹,汗漫思无穷。

我昔事驰骋,临老万事慵。

贵交久削迹,一丘息微躬。

长安尺一书,十年不复通。

当今谁爱士,此道如盲聋。

知子徒有心,致身竟何从。

子实慕风节,非独文采丰。

遇合亦寻常,壮夫岂苟同。

去去勿复道,行矣慎秋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