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

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

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

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

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

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

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

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

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

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

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

禄山一微胡,驱马来自燕。

宛彼宫阙丽,如何犬羊膻。

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

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

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独有丁行者,无忧树枝边。

市头盲老人,长者乞一钱。

韬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是一首深藏于历史尘埃之中,充满佛法哲思与现实关怀的长诗。它通过对一位名叫丁行者的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顾况对于佛教修持、慈善济世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中的“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两句,以佛陀和孔子为象征,揭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接着,“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则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不仅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也暗示了他们对于生命尊严的理解。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一句,点明了丁行者可能是在参禅悟道,其间的艰辛和坚持不懈。紧接着,“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似乎在询问这位僧人的来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其精神追求的好奇与尊重。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展示了丁行者为了济助众生而承担的艰难与辛劳。随后的“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则是对归阳萧寺中僧人生活的一个生动描写。

接下来的几句:“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通过对丁行者身体劳累和衣着简朴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于僧人修行生活的同情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平静的理想。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这几句诗文中透露出一种对佛法大彻大悟的向往,以及对于丁行者所体现出的那种超然物外、不为环境变化所动摇的心态的赞美。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这些句子表达了佛教中关于万物皆空、无生父母以及菩萨慈悲济世的理念,同时也强调了一种佛法传承与普度众生的重要性。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丁行者的敬仰,以及希望能够像弥勒菩萨那样拥有慈悲心和超凡脱俗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佛法奥义难以言传的感慨。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这些句子中充满了佛教术语,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法深邃知识的掌握和对丁行者修为的赞誉。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通过这几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教中菩萨形象以及他们的威仪和功德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丁行者长期修持而获得的大成就的敬佩。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这些句子通过对佛寺建筑和佛珠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教艺术与文化的欣赏,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净化。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这些句子则是对丁行者在修持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以及他们以佛法之力克服这些障碍的描写。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诗人通过对丁行者如同神鸟般飞翔、吞龙护渊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他们所体现出的自由自在和心灵解脱的赞美。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一种宏大的宇宙观,也象征着佛法对于众生的普遍关怀和平等救度。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通过对皇帝与大臣的描述,以及对宫廷生活的描写,诗人似乎在强调一种理想中的政治清明状态。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这句则是一种自省,也可能是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完全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自谴。

最后,“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这些句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世间纷争与佛法之美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悲哀感以及对精神净土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顾况对于丁行者修持生活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他对于佛教理念的深厚造诣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整首诗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自然景观以及精神追求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交织的佛教世界。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永嘉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皓]韵

白鹭汀

靃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

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鱼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

石上藤

空山无鸟迹,何物如人意。

委曲结绳文,离披草书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寘]韵

龙宫操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

鲛人织绡采藕丝,翻江倒海倾吴蜀。

汉女江妃杳相续,龙王宫中水不足。

形式: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