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深处为刘孟功题

万竿森立草堂前,门巷迂回小径穿。

席展翠阴留客醉,诗题玉节许僧镌。

未秋已觉凉生袂,清夜那知月在天。

老我情怀怕萧索,却疑风雨若为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竹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中的生活情趣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联“万竿森立草堂前,门巷迂回小径穿”以“万竿”形容竹林之茂盛,竹子挺拔直立,映衬着草堂,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门巷曲折,小径蜿蜒,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探索的乐趣。

颔联“席展翠阴留客醉,诗题玉节许僧镌”描绘了竹林中的生活场景。翠绿的竹荫下,宴席铺开,邀请宾客共饮畅谈,享受自然的馈赠。同时,诗人还允许僧人在此留下诗句,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颈联“未秋已觉凉生袂,清夜那知月在天”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清凉与宁静。虽未到秋天,但微风拂过,衣袖间已感受到凉意;夜晚,月光洒满竹林,一片清辉,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尾联“老我情怀怕萧索,却疑风雨若为眠”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他害怕孤独与萧条,甚至在想象中,连风雨也似乎不愿打扰这片宁静的竹林,希望它能永远保持这份美好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有作

西风昨夜起狂颠,捲我茆斋屋顶穿。

红日迸光来枕上,白云拖影到床前。

破铛煮茗煎明月,古砚濡毫蘸碧天。

一夜寒窗浑不寐,寸心直至斗牛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淮安送周文威归吴

我昔送君君挈家,君今回棹我天涯。

萍踪又向几时会,蒲质共惊双鬓华。

淮海雨晴潮涌日,边城春暮雪漫沙。

江南最是关情处,茅屋暖风开杏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赤壁图

当年坡老谪黄州,与客曾从此地游。

箫舞潜蛟幽壑底,船迎孤鹤断矶头。

半篷月色冰轮晓,万顷波光玉宇秋。

三国英雄谁复在,一樽还为酹江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潼川驿宰潘君复任持卷求诗

三年传舍官如旧,来往追随不厌频。

扫径惯迎天上客,折梅长寄陇头人。

驿楼树暗淮烟晓,官棹花明楚水春。

待我南归重经过,索茶呼酒莫相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