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五十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重惜时。

万里焦劳无所诉,九重深邃莫能知。

二年斯得诚为晚,七日言诛未是迟。

本固邦宁王道在,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热爱写诗,对他来说,诗是珍惜时间的表现。
他在万里之外辛苦劳作却无处倾诉,皇宫深处的忧虑无人能理解。
两年的时间才得到认可确实算晚,但七天之内就被定罪不算太迟。
根基稳固国家才会安宁,王道犹在,这并非欧阳修只爱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吟诗:写诗,创作诗歌。
惜时:珍视时间。
万里:形容极远的地方。
焦劳:极度劳累。
九重:古代皇宫有九重门,代指皇宫深处。
斯得:得到认可。
诚:确实。
言诛:被定罪,受到责罚。
本固:根基稳固。
邦宁:国家安宁。
王道:古代以德治国的原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首尾吟》第五十三首。诗中,诗人邵雍以“尧夫非是爱吟诗”开篇,强调自己并非单纯喜好诗歌,而是借诗来表达对时事的深深忧虑。他指出,尽管自己万里奔波,满腔辛劳却无处倾诉,朝廷的深远决策又难以被理解。诗人感慨,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如果自己的忠言能够被采纳,可能已经算是迟到的了。然而,他坚信只要国家根基稳固,王道犹存,那么即使言辞迟来,其价值依然重要。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他的诗歌并非仅为吟咏而作,而是出于对国家和社稷的深切关怀。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责任感。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一三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赞易时。

士昧固难分体用,人灵岂不异蓍龟。

吉凶只向面前决,动静何烦心上疑。

由此敢开天下口,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七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爱时。

已著意时仍著意,未加辞处与加辞。

物皆有理我何者,天且不言人代之。

代了天工无限说,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二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隐几时。

尺寸光阴须爱惜,分毫头角莫矜驰。

酒因劝客小盏饮,句到惊人大笔麾。

无入何尝不自得,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三十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喜时。

名在士人当盛世,生于中国作男儿。

良辰美景忍虚废,骤雨飘风无定期。

过此焉能事追悔,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