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

杖藜登高台,四远披天风。

清川漾光远,碧嶂含姿浓。

闾井满后前,雉谯夹西东。

雄为一州表,阔会群境从。

摧颓久笼鹤,迅逸遐征鸿。

矫首望丹阙,烟氛多翳蒙。

南方少佳月,竟岁四五逢。

稍喜今夕霁,迥当凉秋中。

衰影朗在照,空庭恣鸣蛩。

石栏叶露下,吟思殊未终。

形式: 古风

翻译

拄着藜杖登上高台,四周尽是天边风。
清澈的河流泛着光芒,翠绿的山峦景色深浓。
市井房屋前后相连,城楼雉堞东西相映。
此地雄伟代表一州,汇聚各方景象其中。
长久以来我如笼中鹤,如今渴望像飞鸿般远行。
抬头眺望那朱红宫阙,却被烟雾笼罩,朦胧不清。
南方难得有好月亮,一年也就四五次能逢。
今晚稍感欣慰,因为雨过天晴,凉秋格外清新。
衰弱的身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空荡庭院里虫鸣声声。
石栏上叶片挂露珠,我的思绪却仍未尽。

注释

杖藜:藜杖,古人常用来行走的竹制拐杖。
四远:四处,远方。
清川:清澈的河流。
碧嶂:青翠的山峰。
闾井:古代城市中的居民区。
雉谯:城楼上的角楼。
雄:雄伟,壮观。
笼鹤:被囚禁的鹤,比喻长期受束缚的人。
迅逸:迅速而自由自在。
丹阙:红色的宫阙,代指皇宫。
烟氛:烟雾。
稍喜:稍感欣慰。
霁:雨过天晴。
蛩:蟋蟀。
吟思:吟咏的思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谠在郁孤台上独自登高所见的景象。他手持藜杖,感受到四面八方吹来的天风,清流荡漾,远处的山峦青翠欲滴,显得格外浓郁。城郭内外,房屋密集,东西两侧的城楼如雉堞般排列,显示出城市的雄伟和地域的广阔,仿佛是州境的象征。

诗人感叹自己长久以来如同笼中的鹤一般困顿,而此刻的登高让他感到像远行的鸿雁一样自由。抬头望去,京城的宫殿却被烟霭笼罩,难以清晰看见。南方一年中难得见到几次明亮的月亮,今晚的霁月让诗人稍感欣喜,身处凉爽的秋夜之中,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

空旷的庭院里,秋虫鸣叫,石栏边的叶子上挂着露珠,这些景象激发了诗人的吟诵之思,但思绪并未因此而停止。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沉思。

收录诗词(31)

赵汝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湖书院

捍川始成邑,巡甸遂建都。

千载倚脩堤,三吴达高涂。

卫军弛马牧,令尹司官湖。

浚中深有蓄,丰外坚无虞。

往者水冒没,伤哉人愁吁。

雨常夏潦盈,旱必秋田枯。

民功念久隳,邦患谂预图。

忽惊华构敞,岂为纵览娱。

溪落露鲂鲤,草长戏鸥凫。

丹霞出云表,翠巘亘天隅。

缅怀谢公言,希迹岩栖徒。

且复与闾里,共守桑麻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夏日与客饮水云馆

虚馆涵景阔,遐观展幽心。

水云自闲澹,千载宁异今。

潮生泛舟去,栏楯动黝深。

野树开田庐,平绿日半阴。

浙塘似髣髴,久客含沉吟。

颇忻溪庖鲜,笋荔供酌斟。

孤塔忽心晚,林飞羡归禽。

丘樊会当返,即此思投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斋居即事

累石欲拟山,附垠爱生竹。

半寻裁方沼,筒水注兹足。

鸂鶒游其内,焉知海鸥浴。

始收春葩丹,倏长夏条绿。

观物各自遂,抚时一何速。

深居有广思,纡履无远瞩。

圣出营世宁,哲潜避身辱。

高情或贻诮,散迹乃见局。

逝将从负樵,归老寒涧曲。

形式: 古风

高文庙

盛朝陵谷远,遗庙林麓长。

美哉汉二君,百世常流光。

功高拯涂炭,德盛敦农桑。

兴礼表儒化,授经恢士方。

尽令秦网坏,汔复周道康。

下国崇明祀,令人荐嘉尝。

豆笾列臣佐,冠佩参侯王。

苍发商山中,素编谷城傍。

曾云绛灌辈,敢厕萧曹行。

奇才洛阳子,抱策意激扬。

兰芷吊沉汨,风沙叹游湘。

遇合从古难,赋骚空自伤。

逮平袭衰绪,终献委绝纲。

罔念开承初,巍巍炎祚昌。

阶庭上藓迹,祝史陈椒浆。

跪起敢不敬,咏歌独无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