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入石入木知分数,古篆今篆攻岂难。
祇因雕巧失真体,不见全文在世间。
这首诗名为《镌者任廷》,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诗中表达了对雕刻技艺的评价和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诗人首先赞赏了雕刻者深入细致的工作,无论是古代的篆书还是现代的篆刻,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去攻琢。然而,他指出过分追求雕琢技巧可能导致作品失去原始书法的神韵,使得完整的艺术意境未能得以充分展现于世间。整首诗寓含了对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之间平衡的思考,强调了艺术创作应以保持本质为要。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草木传真笔力高,戴嵩牛在一秋毫。
此行莫拟天台去,忍作孤僧过石桥。
怒气噀人,殊不可犯。虽有盖胆毛,且无验人眼。
是亦刬,非亦刬。咬定牙关,一生担板。
蒲叶吹秋,水天漠漠。敛影肃心,意不在啄。
沙嘴坡头,枯荷影里。清兴忽来,一息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