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行

昴星下天扶汉德,长庚乃向开元谪。

光芒相照数百年,一尊不得闻风月。

何如今日出城闉,高堂共享无边春。

风流皆在烟霞表,不数当年荀与陈。

江湖我今方卷舌,君等上天环北极。

箕斗虚名不必多,要斥旄头作顽石。

形式: 古风

翻译

昴星降临时辅佐皇德,明亮的金星被贬到开元。
他们的光芒相互辉映了数百年,却无法享受人间的风月。
如今比不上今日出城门,高堂之上共享无尽春色。
那些风流人物都超脱世俗,在云雾之外留名。
我在江湖中沉默不语,而你们将升天环绕北极。
北斗和箕宿的名声无需太多,只愿将旄头星变成顽石。

注释

昴星:古代指昴宿,三星组,象征帝王之德。
谪:贬谪,被贬到某地。
光芒:星辰的光辉。
风月:指人间的欢乐和美景。
城闉:城门,这里指世俗生活。
春:春天,也象征美好的时光。
烟霞表:指超凡脱俗的地方。
荀与陈:可能指的是历史上风流人物荀彧、陈琳,此处泛指名流。
卷舌:沉默不言。
环北极:环绕北极星,象征追求极高的地位。
箕斗: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宿。
旄头:古代星名,象征凶兆。
顽石:比喻无用或被忽视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聚星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和时事的深刻洞察与独到的情感表达。

首句“昴星下天扶汉德”通过昴星(即北斗七星之一)比喻皇权的稳固,表明汉朝的统治得到了天意的支持。紧接着,“长庚乃向开元谪”则描绘了历史上的光辉岁月,长庚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而“开元”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暗示诗人对盛唐时期的赞美。

中间两句,“光芒相照数百年,一尊不得闻风月”,表达了历史长河中的帝王与天体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他们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这里,“一尊”指的是皇帝,通过“不得闻风月”来形象地说明帝王远离世俗之物。

下半首则转向现实生活,“何如今日出城闉,高堂共享无边春”,诗人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这里“出城闉”意味着离开日常的居所,“高堂”则是指豪华的厅堂,而“共享无边春”则是在强调共同体验无限的春天之美。

随后的两句,“风流皆在烟霞表,不数当年荀与陈”,通过“风流”二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诗人并未直接计较历史上的名人荀攸和陈寔,而是借此暗示自己对过往伟人的淡然态度。

末尾两句,“江湖我今方卷舌,君等上天环北极”,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世界的观察与认识。这里“江湖”代指世间万象,“卷舌”意味着暂时不再多言,而“君等上天环北极”则是在描绘一幅壮丽的宇宙图景,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怀。

最后两句,“箕斗虚名不必多,要斥旄头作顽石”,则是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和对真理的坚守。这里“箕斗”指的是星象中的斗宿和箕宿,代表着古代测量时间与方向的工具,而“虚名不必多”则是对世俗名誉的看破。同时,“要斥旄头作顽石”则是在强调真正的价值观应当如同顽石一般坚定不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天体与人间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深刻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嘲蛇伤足

责官只得林泉幽,也有曲膂潜相雠。

肆毒不知分彼是,后身那解癖春秋。

我婴逆鳞龙不怒,谁知蠢蠢敢当路。

要我迷阳不作难,祇恐寿光劾君去。

形式: 古风

醉吟轩

渊明句法古无有,头上幅巾供漉酒。

李白豪篇惊倒人,举目望天不计斗。

二子风流不可追,公作幽轩为唤回。

长鲸渴兴沉江海,锦囊妙句生风雷。

安得一廛在公侧,时时去作孔融客。

愁肠得酒生和风,也向毫端写春色。

形式: 古风

题天庆观

真人蹑身凌紫霞,下悯浊世长咨嗟。

崇楼杰阁耀金碧,开阐至道非雄夸。

仙茅连山可度世,守此规规如井蛙。

灵云一笑万事毕,到今福地空桃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题吹衣亭

马上衣衫涴尘土,敛板权门腰伛偻。

冷风天上呼不来,厚颜如甲汗如雨。

星郎高韵凌云烟,天籁唤归酌流泉。

人间热恼醺不到,亭上鹤衣飘欲仙。

君方醉乐人愁绝,何如御此登天阙。

叩天借取衣上风,吹下九州作春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