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乱至乌岩山赠承节赵公

流水桃花又避秦,诛茅西崦结为邻。

如公尚友浮丘伯,顾我早师梅子真。

棋酒从容新里社,衣冠萧散古遗民。

他年史传收芳迹,应许牵联作隐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流水和桃花再次避开秦地,我在西崦择地建屋为邻。
像您这样的人还以浮丘伯为友,而我早就拜梅子真为师。
在新里社悠闲地下棋饮酒,身着简朴衣冠,如同古代遗民。
将来史书会收录您的美好事迹,我希望能与您一同成为隐逸之人。

注释

流水:比喻时光流逝或人事变迁。
桃花:象征春天和美好的事物。
秦: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域名,这里泛指外界。
诛茅:砍伐茅草,指建造居所。
西崦:地名,位于陕西一带,此处代指隐居之地。
浮丘伯:传说中的仙人,比喻高人。
梅子真:可能指历史上或传说中的隐士。
新里社:新的乡村社区。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这里指人的身份。
遗民:指保持古代遗风的人。
芳迹:美好的事迹或声誉。
牵联:关联,联系。
隐人:隐居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剡的《避乱至乌岩山赠承节赵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逃避战乱、隐居山林的心境和情感。

"流水桃花又避秦"一句,以柔美的流水与桃花为背景,暗示诗人因避乱而来到这片桃源之地,桃花也成为了避难之所,颇有《桃花扈里》的情趣。

"诛茅西崦结为邻"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诛茅即竹林,西崦为远山,通过将这些自然元素作为邻里,展现出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如公尚友浮丘伯"及"顾我早师梅子真"两句,分别提到了对朋友和尊敬的师长的思念。浮丘伯、梅子真均是古代隐逸之人,诗人通过这些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棋酒从容新里社,衣冠萧散古遗民"一段,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山中淡泊清欢的生活画面。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棋局与饮酒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衣饰不整和古代遗风的描述,传递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他年史传收芳迹,应许牵联作隐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世记载自己美好行迹的希望,以及愿与同道中人结为知音,以隐逸自居的心志。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脱和自在,以及他对未来命运的淡然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操和高洁的人格,更是将山林之美与隐逸之情融为一体,构筑出一个既超凡脱俗又自得其乐的意境。

收录诗词(37)

邓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中甫。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 字:光荐
  • 号:中斋
  • 籍贯: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
  • 生卒年:1232-1303

相关古诗词

书乌龙山

岁云暮矣可奈何,云愁雨湿阴风多。

林壑摧残海惊波,惨淡一色无山河。

哀鸣嗷嗷旧枝柯,飞天不容忧虞罗。

深山短景孤鸟过,会看明午风日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文文山画像赞

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

头碎柱而璧完,血化碧而心丹。

呜呼,谁谓斯人不在世间。

形式:

挽文文山

忆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

念昔丧乱初,公骑使君马。

奋袂起勤王,忼慨泪盈把。

须臾三万众,如自九天下。

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

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

晋阳骨肉冤,东市刀兵解。

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横老宾客,白发馀息假。

有时梦岩电,意悟当飘洒。

非无中丞传,杀青自谁写。

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

形式: 古风

晓径

晓风吹众绿,中含露气清。

振袂起行散,逍遥觉身轻。

爱彼薝卜香,淡然无世情。

依稀庞家女,提篮映篱行。

虽无膏沐意,皓质玉雪明。

相看味禅悦,何必话无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