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和州

扬旌遥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

步骑打围秋草绿,舳舻传唱晓江平。

岸分南北人烟近,地控东南羽檄清。

牧守只今非易予,九重渊默待盈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旗帜高举指向历阳城,秋日晴空鼓角声鲜明。
步兵骑兵狩猎在绿意盎然的秋草间,船只上传唱着黎明江面的平静。
两岸人家密集,南北分明,此地控制着东南方向,军情通报清晰。
如今的官员治理不易,朝廷静默期待着大功告成。

注释

扬旌:高举旗帜。
遥指:远远指向。
历阳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
霜淡:秋霜稀薄。
晴天:天气晴朗。
鼓角:战鼓和号角。
步骑:步兵和骑兵。
打围:围猎。
秋草绿:秋天的草地翠绿。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
晓江平:清晨江面平静。
岸分南北:两岸划分南北。
人烟近:人口密集。
地控东南:控制东南地区。
羽檄:军事文书。
清:清晰。
牧守:地方官员。
非易予:并非易事。
九重渊默:深宫中的沉默。
待盈成:等待事情圆满成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送刘和州》,描绘了送别友人刘和州时的场景。首句“扬旌遥指历阳城”,以旗帜飘扬指向历阳城,展现了出行的壮丽景象。次句“霜淡晴天鼓角明”,通过明亮的鼓角声和晴朗的天气,渲染出一种肃穆而开朗的氛围。

第三句“步骑打围秋草绿”,写秋季草木繁茂,步兵骑兵围猎的场景,展现出自然与军事活动的和谐交融。第四句“舳舻传唱晓江平”,清晨江面平静,舟船上的歌声回荡,传递出离别时的轻松与愉悦。

第五句“岸分南北人烟近”,描绘了城乡交错的地理风貌,显示出人烟稠密的繁荣景象。第六句“地控东南羽檄清”,强调历阳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当地政务的清明。

最后一句“牧守只今非易予,九重渊默待盈成”,表达了对刘和州担任地方长官的期许,希望他能不负重任,有所作为,同时也暗含朝廷对其寄予厚望的深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寓含着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地方治理的期待,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0)

徐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号:灵渊
  • 籍贯: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
  • 生卒年:1162~1214

相关古诗词

夏夜同灵晖有作奉寄翁赵二友

斋居惟少睡,露坐得论文。

凉夜如清水,明河似白云。

宿禽翻树觉,幽磬度溪闻。

欲识他乡思,斯时共忆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监造御茶有所争执

森森壑源山,袅袅壑源溪。

脩脩桐树林,下荫茶树低。

桐风日夜吟,桐雨洒霏霏。

千丛高下青,一丛千万枝。

龙在水底吟,凤在山上飞。

异物呈嘉祥,上奉玉食资。

腊馀春未新,素质蕴芳菲。千夫■登垄,叫啸风雷随。

雪芽细若针,一夕吐清奇。

天地发宝秘,鬼神不敢知。

旧制遵御膳,授职各有司。

分纲制品目,簿尉监视之。

虽有领督官,焉得专所为。

初纲七七夸,次纲数弗差。

一以荐郊庙,二以瀹宾夷。

天子且谦受,他人奚可希。

柰何贪渎者,凭陵肆奸欺。

品尝珍妙馀,倍称求其私。

初非狐鼠媚,忽变狼虎威。

巧计百不行,叱怒面欲绯。

再拜长官前,兹事非所宜。

性命若蝼蚁,蠢动识尊卑。

朝廷设百官,责任无细微。

所守傥在是,恪谨焉可违。

君一臣取二,千古明戒垂。

以此得重劾,刀锯弗敢辞。

移官责南浦,奉命去若驰。

回首凤凰翼,雨露生光辉。

形式: 古风

读徐道晖集

悟得玄虚理,能令句律精。

生前惟瘦苦,身后得名清。

朋友裒钱葬,先生有笔评。

林头旧题石,苔藓带云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湘水

湘水几千里,平流少激湍。

数家分市井,列石起峰峦。

岂是昔曾到,犹疑画上看。

吟诗身渐老,向此作微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