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诗

圣神在御,迪下以德。风教攸系,亟用褒锡。

倬彼郑门,有命蠲复。蠲复之加,式化国俗。

国俗是化,匪私于郑。命书下贲,宁独此芹。

凡百士庶,聿来仪刑。况也曾玄,不敬而承。

承之伊何,祖训是式。享祉绵绵,百世无数。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推行德政,通过褒奖和赐予恩典,以风化教化国家风俗,使之普遍惠及全国,而非仅限于某一特定地区或家族。诗中提到的“郑门”,可能象征着一个具有深厚道德传统的家庭或学派,其成员受到特别的恩准和恢复,以此为榜样,引导全国士庶效仿。

“蠲复之加”意味着对郑门的特殊恩惠,旨在通过这种恩惠的施与,使国家的风俗得以改变和提升。“国俗是化,匪私于郑”强调了这种改变并非仅仅针对郑门,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风俗改良。

“命书下贲,宁独此芹”则表达了恩典不仅局限于郑门,而是广泛地惠及所有人,如同“芹”一样,比喻恩典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最后,“凡百士庶,聿来仪刑”表明所有士人和平民都将遵循这种道德典范,进行自我修养和行为规范。“况也曾玄,不敬而承”可能是指那些原本不敬重传统或道德的人,在受到这种恩典和榜样的影响后,也会开始恭敬地接受并实践这些传统和道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颂扬了通过道德教化和恩典传播,实现国家风俗的普遍改良,以及鼓励人们遵循先祖的训诫,追求福祉和长久的幸福。它体现了明代社会对于道德教育和家族传统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上行下效,实现社会整体的道德提升和繁荣。

收录诗词(48)

苏伯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林辞并序

眷吾父母之邦兮,乃赵宋之故都。

既美丽又富盛兮,实东南之奥区。

众人胥此焉止息兮,吾独曷为而去诸。

此富贵者所娱情兮,虽信美不可以居。

矧吾舍之湫隘兮,直阛阓而临通衢。

车尘滃若溽雾兮,纷冉冉将浼予。

苟徘徊而不去兮,几何不为逐臭之夫。

瞻彼乐郊震泽之墟。

俯苕霅之涟漪兮,仰毗弁之郁纡。

前谽谺之绝壑兮,后苍莽之平兼。

阡陌从横以棋寘兮,聚落交错若画图。

审面势兮搆吾庐。梁桂檀兮柱杉槠。

不雕不琢兮,不丹青以涂。

攀薛荔以帡幪兮,苔藓绣乎阶除。

列陵阜以为垣兮,因涧谷而成渠。

长松钜竹兮森扶疏。烟条雾叶兮蔚蔽亏。

夭矫缭纠兮,若苍龙之垂胡。

棽丽披离兮,若翠幄之流苏。积雨之后,日出之初。

山气泽气,孰吹孰嘘。排我檐楹,羃我绮疏。

栖我几席,袭我琴书。

始肤寸其来会兮,旋波涛之卷舒。

乍奔腾以翕霍兮,倏充塞而模糊。

何变化之奄忽兮,茫洋莫辨乎四隅。

幻万象以一色兮,覆六合而有馀。

中长风之迅烈兮,遂消液于须臾。

砉扫灭而无踪兮,杳不知其所如。

但见山青青而林苍苍兮,掩映湛湛乎之太虚。

吾危坐而睇眄兮,增感慨以长吁。

曰宝莫宝兮,贝玉金珠。贵莫贵兮,爵位名誉。

等浮云之不可把玩兮,喟叹先圣其岂我诬。

胡彼昏之不觉兮,争贸贸以奔趍。

况人寿之百岁兮,犹过陈之白驹。

纵得之亦何?兮,徒自默而自劬。吾于世兮复何需。

屑逐队兮竞驰驱。

聊敛退而从吾所好兮,放浪肆恣于水澨山砠。

幸麋鹿之我狎兮,喜鸥鸟之不我虞。

春草丛茂春华敷。岩红涧绿张氍毹。

幽泉发窦疾以徐。髣髴会朝锵珩琚。

娱耳悦目乐不可言兮,世间埃壒何濡濡。

时招玄真子,脍却赤鲤鱼。相就东老旧酒垆。

既醉涉江弄芙蕖。歌曰:泽有荷,渚有蒲。

荷为衣,蒲为?。衣且食兮保我躯。滞志释兮烦虑祛。

逍遥委蛇兮,又何必访偓佺于蓬壶。

形式: 古风

送秦待制出守龙州

一麾出守别金闺,渭水秦原入马蹄。

拔士真成空冀北,怀人从此隔关西。

蒲萄满泛凉州近,鹦鹉群飞陇树齐。

肯与交游伤远别,要推惠泽到遗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题张会稽扇

鉴湖波暖欲生烟,太守行春放画船。

皂盖朱幡穿柳去,傍人指点是神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耕隐卷

中岁脱尘缨,田庐遂幽独。

灵雨春载阳,繁霜秋始肃。

土屋自冬温,綀衣忌暑溽。

黾勉循所务,焉知时运速。

翳翳桑麻阴,稍稍梨枣熟。

扣门无追呼,登场有嘉谷。

临深其网罟,薙荒理松竹。

披帙欣自怡,举觞念谁属。

俯仰复何愧,逍遥遂忘俗。

禦寇谈力命,南华贵知足。

亦欲抽吾簪,与尔为近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