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浅者屡深。
露馀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共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物质富贵的看淡以及自然美景的享受。"神存富贵,始轻黄金"表明内心充实、精神富足的人,对于外在的财富和黄金已经不再重视。接下来的"浓尽必枯,浅者屡深"则是用水的深浅来比喻人生境遇的变化,深水终将干涸,而浅水却可能反复充盈。
诗中随后的几句"露馀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尤其是"露馀山青"中的"馀"字,用来形容露水未干的状态,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后半部分"金尊酒满,共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欢聚场景。金尊盛满美酒,与朋友共同欣赏琴声,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雅致生活。而"取之自足,良殚美襟"则是一种对待客之道的描写,既显示了主人对待客的慷慨,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高洁。
综观全诗,司空图通过对比和自然景物的描摹,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自由和生活理想。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大风捲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拾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