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徐璈创作,名为《嵩山杂诗》。诗中通过对古柏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与向往。
诗的前四句“人寿不满百,木寿逾千年。同生不同植,羡尔完其天。”以对比的手法,将人类短暂的生命与树木长久的存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树木长寿的羡慕之情。同时,通过“同生不同植”这一描述,暗示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接下来的“穆穆嵩阳院,古柏汉所传。”点明了地点——嵩山的道观,并提到古柏是自汉代流传至今,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树木的古老与珍贵。接着,“围以四十尺,荫以千亩躔。”通过具体的数字描绘了古柏的庞大与茂盛,展现了其壮观的景象。
“干旁列八支,郁郁更芊芊。”描述了古柏枝干繁茂,郁郁葱葱的生长状态,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而“中天合九州,此象毋乃全。”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古柏的树冠仿佛连接了整个九州大地,象征着其宏伟与完整。
最后,“既无斧斤伐,亦绝熏香煎。”强调了古柏在自然界的原始状态,未被人为破坏或利用,保持了其自然本真。而“所以餐霞人,遗世成飞仙。”则是诗人对那些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存,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之人的向往与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柏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壮丽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谐、超凡脱俗生活的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