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沙沈万劫。忍向胡僧说。虢覆虞亡同一辙。

枉洒玄黄战血。伏波铜柱摩空。天山卫霍铭功。

博取数行残拓,误他多少英雄。

形式:

鉴赏

这首《清平乐》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俞陛云所作,其内容深沉,情感激昂,以历史为背景,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与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沙沈万劫”,开篇即以“沙沈”二字描绘出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变迁与沉沦,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浩瀚。“万劫”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久远和沧桑巨变。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广阔背景,也预示了后续诗句将要探讨的主题——历史的轮回与英雄的悲剧。

“忍向胡僧说”,紧承上句,表达了对历史往事难以言说的无奈与痛苦。这里的“胡僧”可能象征着外来的文化或宗教,也可能暗指历史的遗忘者或旁观者,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记忆被淡忘的忧虑。

“虢覆虞亡同一辙”,引用了春秋时期虢国和虞国相继灭亡的历史典故,以此来比喻历史上国家兴衰的相似模式。这句话揭示了历史的循环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家的兴亡似乎总在重演相同的剧本。

“枉洒玄黄战血”,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意义,无论是古代的烽火连天还是现代的冲突不断,战争都带来了无数生命的损失和痛苦。这里“玄黄”代表了战争的颜色,同时也隐喻了战争的混乱与混沌。

“伏波铜柱摩空”,“伏波”是汉代名将马援的别号,此处借指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英雄。而“铜柱摩空”则是指马援在南征时立下的铜柱,象征着英雄的功绩。这一句既是对历史英雄的颂扬,也是对英勇牺牲者的哀悼。

“天山卫霍铭功”,“卫霍”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两位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保卫边疆,立下赫赫战功。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英雄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博取数行残拓,误他多少英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遗憾与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许多英雄的事迹可能只留下零星的记载,甚至被遗忘。这句话提醒我们,历史的记录往往不完整,很多英雄的故事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知晓,这既是历史的悲哀,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清平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历史循环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38)

俞陛云(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徵招.游灵谷寺,访志公道场,屡经劫火,仅余小殿三楹。林阴憩坐,望钟山孝陵

空山黄叶萧梁寺,遗踪井阑凭吊。

春色自年年,又梅花开了。

楼台新到眼,应不值、高僧一笑。

佛火青寒,云廊深锁,钟鱼静悄。

卅载此重来,人何似、悠然鹤归华表。

王气望钟陵,只愁云低绕。

江山空百战,叹帝业、终销荒草。

更谁是、絮酒芒鞋,哭西风残照。

形式:

甘州.白塔登眺

试招来、辽鹤下空冥,回首旧瑶京。

看九衢车马,万家门帖,物态全更。

凄绝梁园词笔,霜雪老枚生。

且酹花前酒,一醉无名。

浩荡风轮火劫,扫霸图王迹,瞥眼消沈。

忆钧天残梦,犹及见承平。

听隔座、嬉春弦管,到愁边、都作断肠声。

凭阑望,绕城山色,冷碧无情。

形式:

贺新郎.湖楼春望,与枝头双燕相对久之

谁解伤春语。傍湖阴、断无人处,翠襟倦舞。

眼底楼台金粉影,多少楚蘋谢絮。

却容易、斜阳收去。

蝶板莺簧都换了,奈红丝、自缚相思缕。

寻梦影,定何许。风波辽海迷归路。

向颓唐、兰成残客,商量去住。

谁信疏槐门巷冷,费尽衔泥辛苦。

忍重问、钩帘俊侣。

同在天涯相劝慰,尽缠绵、只是风萍聚。

再睹尔,认休误。

形式:

凄凉犯

旂常俎豆消沈尽,江天尚峙小阁。

先朝勋伐,云龙风虎,建牙开爵。楼船晓泊。

拥裘带、雍容莲幕。倚危阑、凌霞高咏,英采想褒鄂。

艇子明湖畔,衰柳残荷,依然城郭。

争棋局换,更谁谈、征吴雄略。

上将弓刀,共环佩、一般萧索。

对平沙、败苇飒飒雁骛落。

形式: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