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湖楼春望,与枝头双燕相对久之

谁解伤春语。傍湖阴、断无人处,翠襟倦舞。

眼底楼台金粉影,多少楚蘋谢絮。

却容易、斜阳收去。

蝶板莺簧都换了,奈红丝、自缚相思缕。

寻梦影,定何许。风波辽海迷归路。

向颓唐、兰成残客,商量去住。

谁信疏槐门巷冷,费尽衔泥辛苦。

忍重问、钩帘俊侣。

同在天涯相劝慰,尽缠绵、只是风萍聚。

再睹尔,认休误。

形式:

鉴赏

这首《贺新郎·湖楼春望》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俞陛云所作,以湖边楼阁为背景,描绘了春日湖景与双燕相对的情境,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哲思。

开篇“谁解伤春语”,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仿佛在询问世间谁能理解春天的哀愁。接着“傍湖阴、断无人处”,描绘出湖边幽静的环境,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翠襟倦舞”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翠色以生命,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眼底楼台金粉影,多少楚蘋谢絮”两句,将视觉与情感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湖边楼台的华丽景象,也暗含了春花凋零的哀愁。接下来“却容易、斜阳收去”,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斜阳的消失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

“蝶板莺簧都换了,奈红丝、自缚相思缕”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蝴蝶和黄莺的变换代表了季节的更迭,而红丝自缚则象征着无法挣脱的思念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寻梦影,定何许”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试图寻找过去的影子,但又不知其所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寻与迷茫。

“风波辽海迷归路”一句,用辽阔的大海比喻人生的道路,暗示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困惑与无助。“向颓唐、兰成残客,商量去住”则借用了杜牧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如同杜牧般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犹豫与挣扎。

“谁信疏槐门巷冷,费尽衔泥辛苦”两句,通过描写疏落的槐树与辛勤筑巢的燕子,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最后,“忍重问、钩帘俊侣。同在天涯相劝慰,尽缠绵、只是风萍聚。再睹尔,认休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勉,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挑战,同时对未来的相聚充满期待,但又深知世事无常,相聚不易。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138)

俞陛云(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凄凉犯

旂常俎豆消沈尽,江天尚峙小阁。

先朝勋伐,云龙风虎,建牙开爵。楼船晓泊。

拥裘带、雍容莲幕。倚危阑、凌霞高咏,英采想褒鄂。

艇子明湖畔,衰柳残荷,依然城郭。

争棋局换,更谁谈、征吴雄略。

上将弓刀,共环佩、一般萧索。

对平沙、败苇飒飒雁骛落。

形式: 押[药]韵

南歌子

霜意惊寒早,云痕带梦浮。衰杨已觉不禁秋。

况听数声征雁过江头。帘箔低慵卷,书签散未收。

假饶真个不知愁。何事夕阳无语独登楼。

形式:

一萼红.访香山团城。乾隆时金川荡平,阅武策勋于此

策疲驴,访先朝行殿,沙涧踏新晴。

老栝皴霜,盘松托月,萧瑟并作秋声。

剩三两、白头戍卒,伴过客、楼堞指空营。

瘦塔云颓,丰碑藓合,没个人行。

峰际危碉错峙,记高秋肄武,玉辇曾经。

列帅韬弓,名王进炙,开边九驿威名。

莫重向、禅房话旧,恐残衲、世外也伤情。

一片摇风燕麦,绿遍荒城。

形式:

南歌子

吴语吹香软,湘弦拂指柔。当年烟月恣遨游。

只觉无边春色聚眉头。芳序愁中过,閒情老去休。

拚将沈醉换封侯。其奈酒醒风雨满西楼。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