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诗三首(其一)

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

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

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

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

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

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

嘉祥归宰相,蔼若庆云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八关斋日的修行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修行者们在清净环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先,“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两句,点明了修行的背景和目的,即在和谐的环境中,通过共同的法义探讨,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接着,“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描绘了修行者们在清晨时分,沐浴更衣,前往静谧的山丘进行修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中,“穆穆”形容了殿堂的庄严与肃穆,“贤”则指修行者们的德行高洁,而“清心修”则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修行的重要性。

“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通过“窈窕”形容了八关斋客的优雅与虔诚,而“无楗自绸缪”则表达了他们自我约束、自我修行的精神。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进一步描述了修行者们在寂静中修炼真我,以温柔之心激励自我进步的过程。

“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中,“法鼓”象征佛法的传播,“三劝”则是对修行者的三次教诲,强调了佛法的深入与实践。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表达了修行者们共同的愿望,即为了普渡众生而努力,如同同舟共济。

“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则指出,通过这样的修行,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满足了初学者的求知欲望。

最后,“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强调了在修行中保持真诚的重要性,并赞美了这种修行所带来的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嘉祥归宰相,蔼若庆云浮”以“嘉祥”形容美好的景象,将之归功于“宰相”,比喻为如庆云般飘浮的美好,寓意着修行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吉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八关斋日修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者们追求内心清净、普度众生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美好体验。

收录诗词(18)

支遁(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爱马的故事

  • 字:道林
  • 籍贯:陈留(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314-366

相关古诗词

八关斋诗三首(其二)

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

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

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

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

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

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

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

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

虽非一往游,且以闲自释。

形式: 古风

八关斋诗三首(其三)

靖一潜蓬庐,愔愔咏初九。

广漠排林筱,流飙洒隙牖。

从容遐想逸,采药登祟阜。

崎岖升千寻,萧条临万亩。

望山乐荣松,瞻泽哀素柳。

解带长陵坡,婆娑清川右。

泠风解烦怀,寒泉濯温手。

寥寥神气畅,钦若盘春薮。

达度冥三才,恍惚丧神偶。

游观同隐丘,愧无连化肘。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咏怀诗五首(其一)

傲兀乘尸素,日往复月旋。

弱丧困风波,流浪逐物迁。

中路高韵益,窈窕钦重玄。

重玄在何许,采真游理间。

苟简为我养,逍遥使我闲。

寥亮心神莹,含虚映自然。

亹亹沈情去,彩彩冲怀鲜。

踟蹰观象物,未始见牛全。

毛鳞有所贵,所贵在忘筌。

形式: 古风

咏怀诗五首(其二)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咍双玄,披庄玩太初。

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欣质文蔚,仰悲二匠徂。

萧萧柱下迥,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

无矣复何伤,万殊归一涂。

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怅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

反鉴归澄漠,容与含道符。

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