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别友人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诗人吟唱完毕后,心中涌起思乡之情,暗自感叹岁月如流水般流逝。
花朵盛开在凋零的城中,令人感伤离别;蝉鸣在寂静的寺庙中,却带来一同游玩的喜悦。
月亮落下山头,杉松在傍晚显得更加苍翠,深夜清风拂过,凉意仿佛秋天的竹席。
明天我们将要分别,不知又要踏上哪条路,江南江北,路途遥远。

注释

骚人:诗人。
乡愁:思乡之情。
年华似水:岁月如流水。
花满谢城:花朵盛开在凋零的城市。
蝉鸣萧寺:蝉鸣在寂静的寺庙。
分襟:分别。
江南江北:江南和江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哀愁和乡愁。开篇"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两句,通过对古代骚人之吟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因吟咏而引发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则写出了分别之际在谢城的惆怅,反观于萧寺与友人的欢乐相伴。

诗人通过"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两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凉意的夜晚景象,传达了在大自然中的孤独与寂寞。最后,"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表达了对未来相见之地的不确定,以及对于将要分别和长久旅途的心绪。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友谊。在唐代众多离别诗中,这首《竹林寺别友人》以其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成为了一篇颇具代表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自楞伽寺晨起汎舟道中有怀

碧树苍苍茂苑东,佳期迢遰路何穷。

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

门掩竹斋微有月,棹移兰渚淡无风。

欲知此路堪惆怅,菱叶蓼花连故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舟次武陵寄天竺僧无昼

溪长山几重,十里万株松。

秋日下丹槛,暮云归碧峰。

树栖新放鹤,潭隐旧降龙。

还在孤舟宿,卧闻初夜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楚客停桡太守知,露凝丹叶自秋悲。

蟹螯只恐相如渴,鲈鲙应防曼倩饥。

风捲曙云飘角远,雨昏寒浪挂帆迟。

离心更羡高斋夕,巫峡花深醉玉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御

夜程何处宿,山叠树层层。

孤馆闭秋雨,空堂停曙灯。

歌惭渔浦客,诗学雁门僧。

此意无人识,明朝见李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