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梦到扬州,依然南浦。
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知何处。
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
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
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
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
这首诗是明代词人夏完淳的《两同心·有梦》,描绘了一幅梦境中扬州的繁华与现实中的凄凉对比图。"梦到扬州,依然南浦",开篇即点出梦中的情景,仿佛旧日的繁华并未远去,但现实中却只剩下了南浦的寂寥。"绮罗如梦锦如尘",以绮丽的衣裳和锦绣比喻昔日的富贵景象,如今却如同尘埃般飘散。
"香车宝马知何处",暗示了往昔权贵们的奢华生活已不可寻觅,只剩下空荡荡的街道。"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描绘了春色中隋堤的凄清,飞絮漫天,更显孤独与哀伤。"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诗人的情感随着眼前的春光而愈发深沉,令人感伤。
"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琼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其凋零暗示了扬州的衰败,古苑无人打理,春光也失去了主人。最后两句"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通过想象楼阁前的莺花在烟雨中迷茫,进一步渲染了扬州的落寞与诗人内心的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时事变迁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不详
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悤悤日欲斜。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