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人离别曲

东风吹春满南陌,杨柳青青李花白。

花柳年年好颜色,妾容已觉今非昔。

自从结发为君妇,君往长安几寒暑。

定知时去宿青楼,不似孤闺长夜苦。

丈夫谩道功名好,不道别离人易老。

令人却羡田家郎,白头夫妇得成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离家多年后,对时光流逝和两人分离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映射出时间的无情与女性内心的孤独。

首句“东风吹春满南陌,杨柳青青李花白”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杨柳的嫩绿与李花的洁白相映成趣,象征着自然界的新生命与活力。然而,这样的美好并未能完全抚平女子心中的伤感。

“花柳年年好颜色,妾容已觉今非昔”一句,将自然界的轮回与女子的容颜相对比,暗示岁月的流逝不仅改变了外界的景色,也悄然改变了女子的容貌与心境。这种对比,既是对青春易逝的感叹,也是对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的无奈。

接下来,“自从结发为君妇,君往长安几寒暑”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离家多年的思念与等待。她计算着丈夫在外的时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相聚的渴望。

“定知时去宿青楼,不似孤闺长夜苦”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在家中的孤独与寂寞,与丈夫在外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她深知自己所经历的孤独,远比丈夫在外的辛苦更为煎熬。

“丈夫谩道功名好,不道别离人易老”揭示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利禄的理解与不满。她认为,虽然功名对于男性来说可能重要,但与之相伴的是长时间的分离,这同样让女性感到痛苦和衰老。

最后,“令人却羡田家郎,白头夫妇得成双”表达了女子对平凡家庭生活的向往。她羡慕那些能够白头偕老的夫妻,渴望与丈夫共度余生,共享天伦之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观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深刻地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家庭的渴望。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荆树曲

紫荆树,当轩青,众枝只共一本生。

去年风吹北枝损,憔悴南枝颜色陨。

北枝今岁喜如前,南枝颜色皆鲜鲜。

树木无知宁有意,同本故应休戚系。

君不见桃生路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齧桃根,李树代桃僵。

桃李异树尚如是,况此一本相连理。

人皆兄弟无则已,若有还须荆树比。

形式: 古风

荆门曲

任城北行三百里,官树如云夹河水。

树深水浅船行迟,五日才到荆门西。

荆门津吏不开闸,前船后船似鳞压。

名驱利逼贪涂程,落月在地登车行。

形式: 古风

东征诗

天造草昧,笃生真主。暨厥良弼,大启土宇。

自浙之东,郡邑棋布。阻山带川,树屏为固。

与敌相制,邦之门户。匪亲与贤,畴克畀付。

桓桓我公,两有文武。龙节虎符,来自王所。

坐总省辖,出奠邦土。于宣于蕃,孰敢余侮。

蠢尔张孽,窃活鼎釜。以其螳臂,抗我戎辂。

岁直乙巳,中绳建斗。大裒厥凶,罙入我阻。

偪我新城,摇我黎庶。势如累卵,岌其可怖。

边吏惊告,公起驰赴。军于龙潭,栅其高阜。

辕门方树,士食未饫。寇侦我劳,谓可拾取。

猬兴蜂午,鼎来纵横。深绝其涧,高冯其陵。

有轻我心,不知我劲。我用大奋,奋其忠贞。

师直为壮,彼则何名。以少击众,在古可徵。

爰令众旅,告厥神明。愿天保佑,尔众钦承。

毋利虏获,不竭股肱。望其前锋,公则是膺。

挺身跃马,其扬如鹰。如鹰如虎,其徒烝烝。

如雷如霆,孰震弗崩。束戈就殒,投刃乞生。

倏□纷纭,席卷而平。流血殷野,横尸一成。

匪曰嗜杀,亦岂穷兵。寇来授首,惟恶是惩。

既惩其恶,亦罔不矜。亦莫不宁,天开日明。

衿甲旋旆,肃肃其征。椎牛飨士,献俘于廷。

皇心允怿,是用大赉。公走入觐,稽首拜锡。

明明我皇,制胜万里。师力臣武,悉任指使。

沧海波平,金微道启。防风不朝,涂山用入。

惠迪有庆,从逆自殪。公昔受钺,志在敌忾。

继今以往,尚罔或怠。不怠不亟,公心抑抑。

下民是依,庶士是式。为邦柱石,以殿皇国。

皇国既平,四夷既率。公之孙子,与国罔极。

形式: 四言诗

赠郑生叔车

游子不顾远,停桡江上春。

冀方有来客,白发乃吾亲。

十年阻南北,一见融心神。

天道谅不慆,嗟嗟行路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