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故人送炭

岁云暮矣天荒凉,北风萧飒号枯桑。

天工衒术逞奇巧,剪冰作花散下方。

空斋有客羸且病,正襟危坐冻欲僵。

地炉无火灰亦冷,双足刺若触剑铓。

故人相爱意殊厚,凌晨投以炭二筐。

瘦形挺然状鸡骨,尚带栎坞秋烟香。

便如暗室正欲睹,忽向目前逢夜光。

施敲石火自吹燎,陡觉群阴皆遁藏。

须臾血脉始和畅,渐久神气皆扬扬。

信知此物功不细,能使阳德随昭彰。

吾闻冬至子之半,泰道从此当开阳。

今年天心亦何事,乃遣沴气妨时旸。

缄诗报谢有深感,梅花几日开春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寒冷时节,一位贫病交加的客人在简陋的居所中,因友人送来炭火而感到温暖与慰藉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炭火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温暖,更是心灵上的光明与希望。

首句“岁云暮矣天荒凉”,点明了时间背景——年末的寒冷季节,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北风萧飒号枯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凄冷,北风呼啸,枯桑哀鸣,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的景象。

“天工衒术逞奇巧,剪冰作花散下方”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天工比作巧匠,用冰雕成花朵,象征着自然界的奇巧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寒冷中的生机与希望。

接下来,“空斋有客羸且病,正襟危坐冻欲僵”描绘了主人公的处境——在简陋的居所中,病弱不堪,冻得几乎要僵硬。这一场景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炭火的重要性。

“地炉无火灰亦冷,双足刺若触剑铓”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困境,地炉里没有火,灰烬也已冷却,双脚如同触碰锋利的剑刃,极度寒冷。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故人相爱意殊厚,凌晨投以炭二筐”。友人的慷慨相助,为主人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炭火不仅解除了身体的寒冷,更照亮了心灵的黑暗,使主人公感到温暖与光明。

“瘦形挺然状鸡骨,尚带栎坞秋烟香”描述了炭火的形状与香气,既体现了其物质价值,也象征了友情的珍贵与持久。

“便如暗室正欲睹,忽向目前逢夜光”表达了炭火对主人公的启示作用,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寓意着希望与温暖。

“施敲石火自吹燎,陡觉群阴皆遁藏”描述了炭火点燃的过程,以及它驱散寒冷与阴霾的力量,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

“须臾血脉始和畅,渐久神气皆扬扬”描绘了炭火带来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温暖,使主人公感到舒适与愉悦。

“信知此物功不细,能使阳德随昭彰”强调了炭火的功德,不仅温暖了身体,也照亮了心灵,象征着友情与善良的力量。

“吾闻冬至子之半,泰道从此当开阳”引用了冬至节气的知识,暗示了从寒冷到温暖的转变,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今年天心亦何事,乃遣沴气妨时旸”表达了对恶劣天气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善行的感激之情。

“缄诗报谢有深感,梅花几日开春香”结尾处,诗人表示将用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感谢,并期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寒冷季节中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温暖与希望的力量。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高峰读书处

高峰巉岩凌紫烟,下有江水连青天。

美人隐迹山水里,闭户读书经十年。

古今成败归穷讨,万事浮云皆草草。

志趣思同野鹤閒,襟怀欲与秋天杳。

戋戋束帛下丘园,拂曙来登金马门。

一官小试职巡逻,公署独临湖上村。

水光掩映山光冷,鸡犬不鸣墟落静。

卷帘独坐谩长吟,起看花阴转虚径。

缅怀当日读书时,空忆王孙芳草诗。

寄语山中旧泉石,沧州别有岁寒期。

形式: 古风

怀云图

九疑之山多白云,游子望云长忆亲。

亲亲迢迢几千里,目断西风愁绿蘋。

斑竹岗连故乡路,天涯遥指云飞处。

空山秋深霜露寒,落叶萧萧垄头树。

垄树叶落春还生,人生一去如流星。

百年抱恨不能尽,精卫空欲填沧溟。

何当寄语洞庭湖上风,为尔扫却行云空。

楚天一碧望无际,綵衣梦舞春花中。

形式: 古风

望云思亲图

神京望弋阳,苍山二千里。

游子思严亲,遥瞻白云起。

白云飞来上青天,倏忽变化长风前。

朝随五老峰头雨,莫带香炉顶上烟。

尔家迢迢白云下,别来几见流光谢。

常将一片思归心,飞逐孤云落亲舍。

知尔青年才思丰,置身况在柏台中。

好从云去为甘泽,忠孝兼全比狄公。

形式: 古风

奉和御制塔影诗

金仙设教传人间,法王阐化抽玄关。

遂看灵谷是灵鹫,还指东山为雪山。

钟声晓逐湖声起,江月芒寒天似水。

弘敷大法起秋毫,弥满三千大千里。

昆崙之水决黄河,滔滔一派东流波。

人生真源无滞碍,何用平地生遮罗。

乌飞兔走朝还昧,春去秋来递更代。

若能澄净不生尘,千古灵根镇长在。

世间何色与何空,空色由来何异同。

岸上花开水边影,分明空色有无中。

谁言金石终成毁,须信真空有真体。

东园卉木万般新,独数姚黄并魏紫。

世人实解消群惑,枥骥终然脱徽纆。

春风得意骋康衢,长日遨游趋乐国。

大漠群山葱岭西,法王曾此导沈迷。

只今谒帝到中土,法雨洒出红玻瓈。

人喜迁乔出幽谷,快披云雾曕晴煜。

天风吹送天花来,万壑千岩总芬馥。

紫霄复见发神光,祥云五色连苍茫。

金莲花开遍古柏,宝塔倒影来长廊。

回望凤城才咫尺,都人瞻仰无晨夕。

倾心愿效鹿衔花,毕竟顿忘驹过隙。

小臣幸预登香台,周瞰玉宇消轻埃。

天书煌煌丽云汉,龙鸾腾舞奎文开。

青山尽是烟霞绕,玉树珠林相皎皎。

法王长赞太平年,九重阊阖春初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