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有感

庭前抱节君,五年不见汝。

去时双玉槊,枝叶稀可数。

归来儿孙多,已满寸金土。

竹盛人凋零,攀枝泪如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庭院前的竹子守着节操,五年没见你了。
你离去时带着两把玉制长矛,如今竹枝稀疏几乎能数得清。
回来后子孙众多,家业已经繁茂如寸土盈金。
竹子茂盛而人事已非,我攀枝时泪水如同雨水落下。

注释

抱节:坚守节操,比喻人的忠诚或坚韧。
汝:你,指代前文提到的人。
玉槊:玉制的长矛,象征贵重和威严。
寸金土:形容土地珍贵,暗示家业繁盛。
凋零:衰败,这里指人事变迁。
攀枝:用手触摸或攀爬竹枝。
泪如雨:形容泪水不断,悲伤至极。

鉴赏

这首诗名为《对竹有感》,是宋代诗人崔敦礼的作品。诗中以庭前的竹子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庭前抱节君",以竹子自比,竹子象征坚韧不屈,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五年不见汝",五年时间过去,竹子的成长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岁月流逝。

"去时双玉槊,枝叶稀可数",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初生时的形态,如同两把玉制的矛,枝叶稀疏,显得孤独而挺拔。随着时间推移,"归来儿孙多,已满寸金土",竹子繁茂,象征着家族的繁衍和生活的富足,但诗人却感到"人凋零",感叹岁月无情,亲人离世。

最后两句"竹盛人凋零,攀枝泪如雨",将对竹子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融为一体,泪水如雨般滑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9)

崔敦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敦礼。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1181)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

  • 字:仲由
  • 籍贯:河北
  • 生卒年:1160

相关古诗词

正曜

若有人兮水中央,鱼鳞衣兮白蜺裳。

荃桡兮桂旗,欲女迎兮风薄之。

神之驾兮两龙,骖白鼋兮蛟螭从。

朝余陟兮三山,夕济兮牛渚。

神不来兮夷犹,使我心兮苦复苦。

濯缨兮姑溪,结佩兮采石。

诚不已兮幽通,信不坠兮物格。

若有临兮风颾颾,作莫雨兮愁江皋。

神交兮意接,来不言兮去无迹。

倏雨歇兮云收,山青青兮水悠悠。

形式:

田间辞三首(其三)

数稻兮登场,牵牛兮入屋。

噭咷兮田家,欢迎兮稚子。

三年力耕兮今逢年,庾则实兮庖有鲜。

草藉兮陶盘,豳吹兮土鼓。

握牛兮谁歌,和之兮余舞。

乐复乐兮岁晏,冰雪集兮堂下。

时亹亹兮不再,荪何为兮田野。

形式:

田间辞三首(其二)

我耕兮我田,雨浪浪兮雷填填。

水漫漫兮种不下,出门见水兮泪滂沱。

惠我晴兮疾耕而耨,螟败之兮颖弗得秀。

呜呼,我无时违兮时不我予。

时不予兮奈何,蹇无忘兮吾事。

形式:

田间辞三首(其一)

朝余往兮苍东畴,景翳翳兮云油油。

牛驱耕兮载泥重,鞭不前兮挽犁用。

岁云暮兮暮维何,仓庚鸣兮布谷和。

疾吾耜兮固吾耒,趣甘泽兮及时播。

形式: